第119章:新石器时代考古-《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3/3)页

    石峡稻作遗址的论文,只是一篇论述性论文,并没有弄出什么新奇的观点,更多是为华南稻作起源做一些理论上的支撑,也就是对丁颖教授的稻作起源“华南说”提供一些考古实物上的支撑。

    再多,就没有了。

    也就是刚好碰上石峡遗址大热,趁着这个风口才能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不然,估计悬。

    当然,这片文章学术意义还是有的,算是国内第一篇全方位论述石峡稻作遗址起源的论文,未来苏亦还在这个方面深入的话,就可以继续写一些关于华南稻作起源方面的文章。

    甚至可以横向对比整个南方的稻作遗址,然后深入研究农业考古,比如像严先生一样研究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

    说不定若干年以后,他就是国内农业考古领军人物,或者说是稻作考古第一人,其实,这样也挺好。

    未来只要历史或者考古专业的学生一旦研究稻作起源就肯定绕不过他。

    甚至做到研究农业史农业考古的学生,一听到“苏亦”两个字都忍不住颤抖。

    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不错的。

    然而,苏亦志不在其。

    未来如何,未来再说。

    回归课堂。

    刚才被打岔,严先生也没有继续提及前陶新石器时代,在华南具体有哪些遗址。

    台下的学生们却记得。

    又有学生提问,“严老师,你还没跟我们说华南地区的前陶新石器遗址有哪些呢。”

    严先生没有那么快就放过苏亦,他顺势就问,“那么苏亦同学,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华南地区前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有哪些吗?”

    严先生就是严先生。

    提问都这么有技巧。

    一般的老师,直接就问,你知不知道,但这位先生没这么问,直接就让你跟大家分享。

    这已经是在假设你已经知道基础上。

    这种情况下,苏亦也不好意思说不知道。

    要真不知道,多丢人。

    恰好,苏亦是知道的。

    “内陆地区以广西柳州白莲洞二期文化为代表;滨海地区以台湾台东海雷洞遗址为代表。”

    仅仅说台东海雷洞遗址,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

    想了想,苏亦又补充道,“海雷洞遗址,属于长滨文化遗址的一部分。而长滨文化,是1968年,由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宋文熏教授和地质学系林朝棨教授率领的考古队在台东长滨乡的八仙洞,发现了台湾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随后由李济先生以长滨乡之地名将此旧石器代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就算如此,大家听得还是很蒙圈。

    不知道海雷洞跟长滨文化有啥关系。

    这时,严先生补充道,“长滨文化,其实就是发现于台湾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八仙洞是长滨乡海滨一系列海蚀洞,虽名为八仙,但大大小小的洞穴加起来却有16个之多,因曾出土大量的史前遗物,而被列为台湾的一级古迹。而,海雷洞就是八仙洞之中的一个比较出名的洞穴,这么说,同学们知道了吧?”

    当然,长滨文化是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为止的。

    八仙洞遗址,其中的乾元洞、海雷洞、潮音洞出土了石器和骨器。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骨器有长尖器、骨针、骨锥、骨铲等。据研究,长滨文化的居民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经测定,长滨文化层最早距今约1.5万年,有的数据稍晚些。

    与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比较,证明长滨文化源自中国南方,说明台湾和大陆原始文化的联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以前。

    而,海雷洞遗址,该期的绝对年代则为距今9500年,妥妥的新石器时代。

    “那白莲洞遗址呢?小师兄也跟我们说说呗。”有学生提议道。

    严先生从善如流,他不主动让苏亦上台讲课,却也不拒绝苏亦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知识。

    也顺便让大家了解苏亦这个考古专业的小天才基本功如何。

    苏亦既然提到白莲洞遗址二期文化,那肯定对白莲洞遗址情况的不陌生。

    “1956年,白莲洞遗址被发现。同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古人类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裴文中教授率领下对白莲洞遗址进行发掘,在白莲洞扰乱上层发现石器4件,骨器2件。经贾兰坡、邱中郎两教授鉴定,白莲洞内的堆积物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但随着遗址的深入发掘,对于地层学以及文化遗址的研究发现,白莲洞文化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文化阶段,即白莲洞三期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白莲洞二期文化,代表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文化,即中石器文化,也又一部分属于前陶新石器文化;白莲洞一期文化,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这些知识太专业了。

    听到台下的同学们脑壳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