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亦忍不住感慨,这个世界真的好小。 见苏亦疑惑,杨式挺解释,“你通过北大研究生复试的消息上报之后,老商就不停的感慨,自己要是能收到你这样的弟子就好了。” 苏亦装傻,“我之前不太了解中大这边的情况,一直以为中大没有考古系。” 他之前压根就没考虑要读中大的研究生。 不然,梁钊韬肯定是首选,毕竟有关老的关系。 商志谭教授,要不是杨式挺突然提到他压根就想不起来中大还有这一号人物。 至于商承祚老先生,苏亦倒是知道,却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他不想成为古文字专门学者,甲骨文,青铜铭文什么的,了解就好,研究一辈子,不是他一生的爱好,再说,他的优势也不在此。 听到他的话,杨式挺笑,“中大确实没有考古系,就连咱们北大的考古专业也在历史系里面,而中大的考古专业也差不多。老商跟我说,梁钊韬教授都公开喊话要跟北大抢你了,所以,你在咱们广东考古圈子内,已是名声鹊起。” 苏亦摇头,“都是虚名。” 杨式挺笑,“你要没有通过北大复试,老商肯定愿意收你当他的研究生,现在嘛,轮不到他了。甚至他还跟讨论,你没通过复试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当时就让他别惦记你了,没戏,这不,你现在都成我的师弟了。” 似乎看到商志谭教授吃瘪,杨式挺先生挺开心的。 似乎,两人的关系,是真的很不错。 杨式挺商志谭两人私交甚好,细细想来,并不让人意外,两人都是广东考古系统的,日常工作肯定没少交集。 而这种交集,可以追溯到多年之前。 杨式挺说,“我58年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广州哲学社科所历史研究室任职,因为考古人才稀缺,很快,就出任考古组组长了。59年的时候,省里组织了一批文物干部去洛阳田野实习,一共七人,我跟商志谭教授被选其中,所以,算起来,我们俩都认识快二十年了,这些年,也没少打交道,一来二去,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过段时间,下田野了,说不定你就可以遇到商志谭教授了。” 说到这里,杨式挺像是突然想起来,“对了,当时,我们去洛阳的时候,考古所的叶小燕研究员还是我们的辅导员,叶小燕是咱们北大的师姐,也是苏先生的学生,当时,我们在洛阳实习三个多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叶师姐对我也颇为照顾,这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姐,跟夏鼐先生是温州老乡,两人还是中学校友,所以经常跟我们讲夏鼐先生的故事,只是我们读北大的时候,夏鼐先生已经不在北大授课了。” 苏亦也好奇,杨式挺先生这一段经历。 而他口中的叶小燕研究员,苏亦并不熟悉。 他对北大考古专业的认识,也就局限于各位教授。 不是杨式挺先生提起,他都不知道叶小燕的存在,更不知道这位北大的师姐还跟夏鼐先生有这样一层关系。 杨式挺解释,“因为当年全国考古文物系统内,也只有考古所有正规的发掘工地,从考古技术上来说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各地的干部都需要到考古所培训学习。” 说着,杨式挺自然而然就谈到了当年去洛阳实习的地点和内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