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北大的培养已经提前开始-《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2/3)页

    “我们当年主要是在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内,手工业作坊区发掘实习的,当年地名为小屯。我们就住在小屯村内。”

    前世,苏亦去洛阳游玩的时候,曾经去过这里。

    而手工业作坊则位于城内西北隅,大型仓储设施位于城内中部偏南处,这种规划与此后汉长安城的布局颇为相似。

    所以有学者就推测,东周王城很可能对汉长安城的设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自晚商首都殷墟发掘以来,都城考古的重要性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而洛阳作为西周陪都成周、东周首都王城所在地,自然颇受关注。商志谭教授是殷商考古方面的专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以后有机会可以跟商教授探讨。”

    说到这里,杨式挺就笑了,“你日后到北大读书了,邹恒先生更是这方面的权威,你想要了解,机会多多。”

    说着,杨式挺又跟苏亦解释东周王城遗址发现的始末。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洛阳扩建xs区,在xs区设计中,为要兼顾古迹文物的保护,文化部将王城遗址,划为重要保护对象。但在当时,王城的确切位置何在?范围大小若何?城内包含若何?没人能确定,这样以来,对于洛阳xc区的扩建就有很大的影响。”

    苏亦点头,“仅仅靠地方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种勘探的。”

    杨式挺说,“确实,当时,是文化部社管局与考古所就开始组织工作队担负此项勘察任务。”

    苏亦恍然,“这样的阵仗有点大了。”

    杨式挺说,“建国初期的考古发掘,阵仗都不小。最初对东周王城的勘察工作便由此产生,具体开工时间是1954年4月5日,负责人是郭宝钧先生。郭宝钧先生,知道吧?”

    苏亦点头,“知道的,听说北大考古专业成立的时候,还聘请老先生授课呢。”

    在这个圈子混,有名望的老先生,是必须要了解的,不然,想聊天都插不上话。

    杨式挺说,“当年北大考古专业成立是三方推动的结果,北大,考古所,文化部社管局,都参与建立,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都是外聘的,都是时任历史系主任翦先生亲自去邀请的。不过其中大部分都自于考古所。就连苏先生也是从考古所借调过来的,当年,考古专业成立,考古所给了很大的支持。”

    北大想成立考古专业却没人,而考古所想成立考古专业却没学校,于是,两个单位一拍即合,北大考古专业就诞生了。

    说了一会北大考古专业的往事,杨式挺先生就笑着说跑题了,继续拐回之前的话题。

    “不过,这次田野考古工作没有找到东周王城,而是发现了汉代河n县城城址。依文献记载,王城与汉河n县城同处一地。汉河n县城的发现,为寻找东周王城提供了最理想的线索。”

    “果然,经过此后进一步的调查与发掘,到1958年,王城遗址便得到确认,对其分布和堆积状况、城墙的轮廓与构筑方法等有了初步了解。随着洛阳一带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就两周时期而言,重要发现持续不断,59年我们过去的时候,王城遗址的手工作坊区刚好发掘,遗憾的,我们只实习一个季度,就要返回广州了。”

    杨式挺先生的遗憾,更多是一种感慨。

    青年时代的一种美好的回忆。

    这种回忆,让苏亦羡慕,因为他没有。

    看着沉默的苏亦,杨式挺说,“小苏有机会了,可以去遗址现场看看,这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很多人知道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兵马俑,却很少有人知道东周王城遗址的天子驾六兵马俑是第二个兵马俑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