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经和宣示表-《从乡行》
第(3/3)页
“本朝科举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制科举行无有定时,且取人极少,甚至难于状元,故而不去说它。而常科又分进士科和诸科。其中进士科清贵,上至我朝宰执大臣和翰林等诸多学士,下至州府县等各部主官佐员,也大都由此而来。有诗为证:焚香礼进士。由此可见,进士之尊荣”。
“也正是由此,进士科学者众多,尤其不乏官宦和诗书世家,而豪绅之士更是不知凡几。此外,进士科要考取诗赋、策论和帖经墨义,极重文章法度文采。”
“诸科源于唐时明经科,此科又分为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明法等科,但是却只考帖经墨义,极重经文疏义,虽然学者未比进士科多,可是历年取士也没有进士科人数多。而且学此科者,多是你我这样的贫寒之家。相对来说,考此科者,若能自幼手不释卷,且持续至少十年以上者,再加上文运高照,上榜还是较有希望的。”
“不过,此科出身者,不及进士科清贵,即便五经出身也仅等同进士第五等。,不过,其中九经及第者,则与进士科二等相同。但是,九经科也是诸科中最难者……”
朱夫子就这样对着李中明陆陆续续,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这些科举知识。李中明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应和着朱夫子,最后心中还默默记述着,以便能够回去将于母亲。
“以上种种,便是我朝贡举的大致情形了,中明,你心中可有决断。如果一时不能决定,可回到家中与你的母亲商议后,再向我告知。毕竟,这事关你的后续学业举途。只需这几日,告诉我你的决定便可,无需着急。”,朱夫子劝慰道。
李中明又机灵的多问了一句:“不知道,朱师兄和以往的师兄,大都如何选的?”。
朱夫子听到后,倒是愣了下神,没有想到,李中明还反问了回来,甚至还引到朱旭身上,不过还是解释道:“以往诸生多选五经考,三礼考,但是你朱师兄因为开蒙的早,且诵书倒也勤奋,有天资,我便给他选了九经考。毕竟,我士人学问,大多从九经而来,即便以后未能考取,通诵九经,也能在这乡野中教书育人,传承所学。”
听着朱夫子的回答,李中明连忙帮谢行礼道,“谢谢夫子的解惑,也请原谅小子的冒犯。不过,这件大事,小子个人是不能决断的,还需禀明母亲,然后才能有所决断。”
“好吧,天色也已不早了,你也快点回家吧,不要让你母亲忧心挂念了”,朱夫子了解李中明的家中状况,也仅是摆手示意道。
“谢谢夫子了”,李中明再次行礼拜谢道,然后便背上书箱,走出院门,往家走去。
看着李中明离去的身影,又看着天上的黄昏,重重叹了一口气,便收回了目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