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堂堂皇帝,九五之尊,站在大唐最顶点的男人,此刻因为这篇文章,直接破防了。 在这一篇文章中,苏澈将所谓的万国来朝的本质说了出来。 所谓万国来朝,就是王朝搜刮民脂民膏优待外夷,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强行营造一种繁荣富强的氛围,以满足皇帝个人虚荣心的腐朽行为! 其实苏澈所写这一篇文章,直臣之代表的魏征也说过类似的话。 魏征说: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 蛮夷酋长口头认个爹,都不用实际牺牲自己的独立政治权力,就能从大唐朝廷手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朝廷无法实际控制这些酋长的部众,任由他们繁衍生息,日后必成大患。而且还给他们各种赏赐,一个个都封大官,每年白白领大笔优厚的俸禄,简直就是拿老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养强盗啊。 李世民:我就愿意这么干。 相对于魏征的委婉,苏澈这文章可谓更加直接,将很多龌龊的潜规则,完全拉到了太阳之下,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了朝廷这所谓盛世之下的肮脏。 而这样的文章,竟然被那正一道的邸报堂而皇之的刊印出来,引得满城风雨,无数讨论,这毫无疑问,就像是将他放在了火堆上烤,让他李隆基当成了全天下的笑柄! 这不破防才怪了…… 如果这文章被人单独递给了他,他最多会嗤笑一声,直接撕碎丢掉,可出现在邸报上,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那正一道的邸报,当真是不给朕的面子,什么文章都敢往上刊登?”李隆基怒骂道。 “给我驳斥回去,给我找人在这邸报上狠狠斥责这狂妄之徒!” “另外,查一查这李太白到底何许人也!” “我要见到他!” 李隆基其实想更直接一些,将那邸报发行的所有文章,全部收回,全部销毁。 可是这样一来,简直是欲盖弥彰之举,毕竟这文章骂的是隋朝,他如果那么做,几乎是承认了,自己也干了这样的蠢事。 在李隆基看来,他的万国来朝,和隋朝的万国来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绝对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文中的愚蠢皇帝。 所以,他不能那么做,只能命人驳斥他,然后再抓住他,当面见见他,问一问他这狂妄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随着李隆基的命令,好几个御用文人立刻开始绞尽脑汁的写文,试图写文发到邸报上。 这些御用文人一开始还认为这事儿很简单,便理所当然的写一些堂而皇之的文章,站在盛世的制高点上,斥责这李太白的有眼无珠,竟敢借古讽今,真是胆大包天。 然而他们写着写着,便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他们试图证明本朝和前朝的万国来朝是不一样的。 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隋朝的是昏庸无道的。 本朝是贤明开放的。 可他们写来写去,最后惊愕的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那就是本朝所作所为,比起隋朝,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咋整? 他们有些傻眼,只能闭着眼睛胡编乱造。 可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正一道邸报给拒稿了! 正一道的邸吏表示:“这文章有点太差了,没办法刊登到我们的邸报上……” 这话一出,翰林院那几人直接傻眼了,他们直接说明,是皇帝让他们写这些的,不管好不好,最好都给我刊登上去! 邸吏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这荒唐的文章,无奈的点了点头:“既然伱们愿意将这文章刊登上去,那就如你们所愿吧!” 很快。 邸报上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宗主番邦,万世之治! 这文章辞藻,比苏澈那篇文章,简直不要好太多。 比如这样一段——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隍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这篇文章妙笔生花,内容是将现如今的开元盛世,吹得天花乱坠,将开元盛世治下的百姓生活吹得无比富足。 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健康富足,如此盛世,却被那李太白拿来和隋朝做比较,这是什么用心呢? 当真是居心叵测! 然而这样的文章,刊登出来后,自然遭到一片嘲讽的声音。 因为这些内容所写,和现实老百姓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很多底层的寒门,纷纷开始写起了笑话。 问:“这位读书人,你经常看翰林院文人写的文章吗?” 答:“那当然,要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文章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那些声音甚至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李隆基一时间更加恼怒了:“写得什么玩意,不会写就不要写!写出来被人笑话,真是丢了天家的脸!” 就在这时。 “陛下,丞相求见!”有宦官禀报。 “召他过来!”李隆基顿时一喜,连忙挥了挥手。 此时的唐朝丞相是张说。 他是开元年间名臣,是执掌文坛三十年的“当朝师表,一代文宗”。 当张说上位之后,也是正式开始招揽无数文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时刻。 张说上台后不久,请来徐坚、贺知章等文人雅士著书立说,歌颂君王,称赞盛世。 随后又由张说主持,在百官、贵戚及外邦使者的见证下,举行了封禅泰山仪式,以颂扬玄宗的功绩。 此刻的李隆基,已经逐渐被自己的成就迷失,很大程度,就有这文坛领袖张说的功劳。 此前张说看到苏澈所写的这篇文章时,当时就勃然大怒,骂道:“狗屁不如!” 然而这篇文章闹起的风波,简直不要太大。 整个长安城,几乎人人皆知。 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老农,都知道了这文章。 邸报上几乎全是讨论这文章的内容。 作为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张说,当然忍不了,连忙拜见了皇帝。 不多时,张说颤颤巍巍的来到了大殿之中,玄宗李隆基立刻走了过来,将张说搀扶到自己的身边坐下。 “陛下,臣下最近在养病,没想到这世间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狂妄之徒,意图指摘圣人,真是罪大恶极!”张说一脸愧疚的说道。 “请陛下直接下令,将这狂妄之徒,直接抓起来罢!” 前些日子,在李隆基在泰山封禅过后,一路旅途奔波,回到长安的张说便抱恙在家,休养至今,却没想到,有人写了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 这么迟才反应过来,实属不该。 李隆基无奈的说道:“朕还以为卿家是准备写文章去驳斥这贼人呢。” “陛下,贼人言语,不用理会。”张说摇头说着。 就在二人谈话的时候,又有宦官过来,小心翼翼的禀告:“陛下,自从那一篇“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刊登出来后,那些外邦使者起初没反应过来,可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翻译讲解了,导致诸多外邦客商恼怒,大感耻辱,要陛下您给个说法!快些惩处元凶,以儆效尤!” 李隆基听到这话后,顿时有些傻眼:“这事情和这些外邦之人有什么关系?” “他们凑什么热闹?” “他们怎么敢的?!” 李隆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他一直给与这些胡商优待,无论是允许他们当官,还是给与政策上的税收减免,以及各种优待。 好处给了这么多,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蹬鼻子上眼了,一看到有威胁自己的政策风向出现,直接就联合起来,试图胁迫皇帝! 这话一出,张说连忙说道:“陛下还请息怒,这些外邦蛮夷,性格耿直,向来直来直往,不知什么叫含蓄,才敢这么说……” “不,张师,这文章全篇都没有说他们,而是在指摘我,他们生气叫我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李隆基气得够呛,即便是张说这样说,也无法让他息怒。 张说一时间也无话可说,心中忍不住怒骂这些外国人,真是得寸进尺,一直把他们供着,就真把自己当爹了? 李隆基此刻也冷静了一些,他皱着眉头,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事实上,随着这些日子渐渐冷静下来,他时不时翻看那篇文章,哪怕每次看还是感到生气,但渐渐地,他也能理性思考问题了。 面对书中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这盛世。 究竟是谁的盛世? 大唐的子民,就不配享有这盛世吗? 对待那些外邦人的时候,李隆基有的时候比自己本国人还要信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外邦人远渡重洋,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度,自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就像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宠幸宦官一样,宦官是无根之人,再怎么嚣张跋扈,也只能和皇权站在一起。 这些外邦人也是一样。 无论是让他们当上大官,还是让他们掌握军权,李隆基都表现得相当大度和开明。 在李隆基这里,外国人的确比本国人更尊贵一些,也更值得信任。 然而。 那篇文章的出现,如同晴空惊雷一般,让李隆基愤怒,让他抓狂,让他气抖冷,可随着冷静下来后,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那篇文章提出的诸多问题。 这盛世。 并不是百姓的盛世。 其实早些年,当玄宗李隆基初登大位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样,他拨乱反正,整治外戚,打击世家大族,清查土地兼并,做得相当不错。 可干了这么久的活儿,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当那篇文章出现时,李隆基逐渐清醒了,他还没有彻底的昏庸。 李隆基深深呼吸一口气,看向一旁的丞相:“张师,先不抓他,您来写一篇文章,好好驳斥他吧。” 这话一出,张说没没办法再反对,只能领命。 回到住处后,张说认真看着苏澈的那篇文章,沉思了良久,随后开始写了起来。 文坛领袖终究是文坛领袖,他的文采,他的功底,绝对不是翰林院的那些御用文人能相提并论的。 一篇洋洋洒洒八千字的《大国论》,被他写了出来。 书中从各种角度,论证了这万国来朝的好处。 同时还引经据典,写得有理有据,不像是那些御用文人那般,只知道闭着眼乱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