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3)页

    “打完这一仗,待得刘使君重铸江山,并州也重归大汉,”他们的将军说,“咱们就可以回家了。”

    那些沉默的士兵每每走得快要迈不动步,想要停下来喘一口气,开口央求一句时,就会抬头向前望一望。

    他们的将军没有骑马,营中所有马匹或分给斥候,或是用来拉车,即使是将军,也在与他们同行。

    他走得很稳,即使他穿的甲比他们要重,走的路不比他们更少,但他的步履还是那么稳稳当当。

    那些士兵于是有了新的动力,继续走下去。

    高顺的两条腿很疼,但这种疼还是可以忍受的程度。

    他不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规定士兵走多远的路,哪怕他要求他们一日行百里,他们当中一定也有许多人能达到,但也会有人死在路上。

    陷阵营只有七百余人,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同袍,每一个人都很宝贵,绝不能因为他一个愚蠢的决定而死去。

    他心里有一个念头,自从离开官渡,北上进入魏郡腹地,这个念头就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要惊扰冀州军,令袁绍多疑,不敢全力南下,由此则可保仓亭津守军不必面对无休无止的攻城,有撤退机会,但他要如何“惊扰”,“惊扰”到谁,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

    淳于琼屯兵于乌巢,与太史慈相峙,他如果能与太史慈前后夹击,也许能重创淳于琼——但这对于冀州军来说只是一场普通的失败,却很有可能要搭上全部的陷阵营;

    邺城与濮阳皆城高且厚,又有袁绍重兵把守,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袭取谈何容易;

    他在进入冀州后,短暂地占据了一座邬堡一段时间,并被附近豪强看作一支小规模的匪寇,报给附近的县城,于是来了几批郡兵,攻自然是没攻下来的,后续的郡兵也就没再过来了。

    ……这也很奇怪,因为既然没打下来,这里就始终有一支有敌意的军队盘踞,袁绍怎么能容忍呢?

    但高顺询问了那些郡兵俘虏之后,又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

    “使君们忙着为袁公运粮呢!”他们这样诉苦道,“小人们都是些不堪用的废物罢了,精兵都在路上。”

    高顺眯了眯眼,“往何处运粮?”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回答,负责军粮的审配很小心,他们只知道自家乡里的粮食先运到城中,再往东运到某个小城中。

    在频繁的询问中,那个小城有了眉目。

    “内黄?”

    高顺皱眉看了一会儿地图,忽然将目光落在内黄往北的一座城池上。

    按说运粮既然是从北往南运,粮草其中一个中转站既然是内黄,那么审配无论如何不会再将它们往北运,但那座城池北临漳水,易守难攻,若驻扎重兵,就非常适合用来囤积粮草。

    ……但它在陆廉这边的武将中,名声不太好。

    毕竟“兵不血刃”拿下一座城这种事有点太夸张,张辽在酒宴上讲过一次,大家就印象极其深刻了。

    有过这种黑历史的城池,审配要是再拿它当屯粮重地多少就有点不可思议,尤其高顺询问了这些当地人,发现繁阳令一直就没换过,这就更古怪了。

    怀着这种疑惑,这位做事很严谨的武将又看了一会儿那张地图,脑子里忽然跳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这座城的“黑历史”只有陆廉这边的人清楚,袁绍审配从头到尾压根没得过消息呢?

    /75/75035/2959601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