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知足,收敛嫉妒心-《情绪自控力》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或者不如人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其实,这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毕竟人都是有好胜心的,没有人甘拜下风。有时候,适度的嫉妒心能够让好强的人不断挑战自我,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从这一方面讲,嫉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人们主动改变自己。

    然而,有些人在有了嫉妒心之后,往往会失去理智,做些丧心病狂的事情。这就属于典型的嫉妒心过重。一个嫉妒心过重的人,通常会产生“只允许我比你好,不允许你比我强”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不加控制,就很有可能让当事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凶杀案都是由嫉妒心引起的。

    2013年,纽约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华裔灭门案:37岁的华裔女性李巧珍(音)和她的4个孩子在家中被人杀害,而嫌疑人竟是该女子丈夫的表弟。后来,纽约警方经过盘问之后才发现,原来嫌疑人残杀亲属的动机竟是“嫉妒他们过得好”。另外,根据警方透露的信息,嫌疑人在审讯中还说:“自从到这个国家,所有人都过得比我好。”

    嫉妒心是人性中的恶性肿瘤,不但会腐蚀人的思想、情感,还会扭曲人的心理。一个人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过得好之后,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在经过内心的折磨之后,会变得越来越阴暗,灵魂也会变得越来越龌龊。因此,嫉妒心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时下,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羡慕、嫉妒、恨”。虽然人们很少拿这句话发泄情绪,而且多半是调侃身边比较亲近的朋友,但是羡慕、嫉妒、恨的关系确实就像它本身所呈现的样子。羡慕不加控制就会生出嫉妒,嫉妒不加控制就会生出恨。

    日本哲学家阿部次郎曾经在《人格主义》中讲道:“什么是嫉妒?就是对于别人的价值伴随着憎恶的羡慕。”歌德说的似乎更加透彻:“憎恨是积极的不快,嫉妒是消极的不快。所以嫉妒能够转化为憎恨就不足为奇了。”通过这两位名家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嫉妒和恨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除了恨之外,嫉妒还会导致人的另外一种极端的行为,就是报复。在嫉妒心重的人看来,没有比他人的不幸更能令他快乐的事情了,也没什么事情比他人的幸福更令他们不安了。上面讲到的那个纽约灭门案,其实根源就是凶手存在报复心理,因为正如凶手所说,他的表嫂曾经骂他,还让他“滚出去”。

    “恨”是报复的源头。一个因妒生恨的人容忍不了别人比自己强,也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懂得将恨意转化为报复。嫉妒心理固然属于正常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坐视它发展壮大,演化为恨意,并做出各种报复行动。我们应该把嫉妒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既不屏蔽它的作用,也不助长它的弊端。那么,该如何防范自己的嫉妒心理呢?下面几种方法值得参考。

    正确认识竞争

    很多人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是胜王败寇的角逐。事实上,这是对竞争的错误解读。在这种错误解读的基础上,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要知道,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而且即便是失败,也只是一时的。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一旦对竞争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人们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做事,而不计较一时半会的得失。

    学会正确比较

    嫉妒心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没有比较,就不存在嫉妒。当然,如果不与他人比较,我们就如同井底之蛙,容易滋生自满情绪。所以,重点不是要不要去和他人比较,而是如何正确地比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也有自己的弱点,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拿自己的弱点与他人的强项作比较,结果肯定是生一肚子气。所以,聪明的人拿自己的长处与对方的弱点作比较。或许有人认为,这种比较会有点虚,但要知道,比较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给自己打气,不至于因为自卑而产生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