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隐匿浮躁心-《情绪自控力》

    曾几何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蛇口提出,如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当时对国人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现如今,很多人依旧珍惜时间,注重效率,但味道变了。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各种快餐文化在都市流行,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学东西只报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处处强调速度和效率。客观来讲,快餐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确实在很多地方方便了人们,节省了时间。但是,快餐文化也带来了诸多不好的风气,浮躁便是其中之一。浮躁是一种集冲动和盲目为一体的负面心理,它给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

    曾经有一个口才非常好的老板,在圈子里有点名气。后来,他拿自己几年来积攒起来的积蓄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图书公司。公司刚起步时,进展非常顺利。不过,这位老板依然不满足,感觉公司经营的方式还有点老套,而且盈利增长得太慢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创办企业员工培训班。他认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另外一个合伙人的时候,却遭到了反对。那位合伙人说:“我们的图书公司刚刚发展起来,现在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如果现在搞新业务,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资金链中断,到时候会有破产的危险。”

    这位老板认为合伙人太谨慎了,便反驳道:“只做演讲我也能赚到钱,为什么把演讲和我们的图书公司放在一起就不行了呢?况且很多公司不也在开展这项业务吗?”

    “那是因为人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再者说,那些大公司人才济济,所以才能够做得起来。再看看我们公司,员工加起来也就十几个,连本职工作都很紧凑,哪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老板不以为然,反问合伙人:“你是不相信我的能力吗?”

    合伙人听他这么一说,知道再劝也无济于事了,索性就不管了。结果,培训班刚办起来没多久,图书公司就因为领导层的一次决策失误造成了巨额损失。资金不足,人员紧张,领导层不合,每一个问题都让老板焦头烂额。最后,苦苦撑了半年之后,培训班倒闭,图书公司也到了破产的边缘。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循序渐进”,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浮躁很容易破坏人的心智,让人看不清现实,盲目做出决策。我们经常羡慕那些成功人士,总觉得只要模仿他们的做法就可以成功。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辉煌的时刻,却没有看到他们奋斗的历程。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机遇好,而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一点一滴积累之后才走向成功的。他们不妄想,不急躁,更不会异想天开,属于真正的拼搏者。

    美国社会学家做过一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几百个百万富翁当中,许多人都是辛苦大半辈子,到了50多岁的时候才成为百万富翁的。在他们成为百万富翁之前,都在从事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坐着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可以从这项调查中得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长期的努力和踏实的坚持之后才获得的。

    当然,不仅仅是商人,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都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典范。比如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就说过:“在大家都做的领域不是要争第一就是要快出成绩,但我对此不感兴趣。我喜欢观察谁都没有见过的现象。”大隅先生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独自一人面对显微镜,正是这种精神促成他发现了细胞的自噬现象。不喜欢竞争,没有助手,但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诠释精神的力量?但凡心浮气躁的人,要么压根就不会从事这么枯燥的工作,要么就是稍微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所以,浮躁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因为他总是被各种极端的情绪控制。

    要想成功,就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被所谓的“速成”迷惑,更不能看不起小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必须有务实的精神。当你把这些看似与时间、效率相悖的事情都做完了之后,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