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当胜任之-《大唐朝请郎》
第(3/3)页
高庆对自己的文笔肯定是有信心的,不过得到了张军的夸赞那也是高兴,喜滋滋拿去抄写。
张军这边继续埋头和麻纸战斗。要写的东西有点多,可这些东西又无法找人代笔。那句话叫什么来着?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得打完给。
先规划整军。这是重中之中,日后的凭仗所在,一切的根本,不能有半点闪失。
至于府治民生税收农工商相关什么的,都得往后排。
情况是现在的局势还没有糜废,早一天晚一天影响不大。主要是有刘承旨一直在理政,虽然受战乱影响,但凤翔一直没有失控,也没有间断。
朱泚造反的时候他在长安闲居,没和凤翔发生什么直接关系。
后面李楚林发现朱泚已经顾不上(管不了)凤翔后,杀了张镒自立留后,但时日太短,还没等他有什么作为就被张军干掉了。
就是不知道这个刘承旨在这其中站在哪一边,起了些什么作用。不过也无所谓,越是聪明的人,越会审时度势。笨蛋也爬不到这个位置上来。
话说这个刘承旨,张军到这会儿还没太弄明白这个人的来路。他连自己的来路都没弄明白呢。
在唐代这个时候,人的名字可不是能随便起的,字义,含义,意义,都不能随便用。
就像这会儿的主流起名都是单字,尤其是官贵人家,谪子是绝对不用双名的。
虽然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在名后面加个之字的方式变成双字名,比如顾恺之,王羲之什么的,但仍然未能撼动单字名为尊贵的习惯。
唐代的双字名主体是下等民,平民也有但并不多见。像李怀光他们那种是皇家所赐,本身是胡族。
而这刘承旨。承旨啊。这是……皇帝给取的名字?这里面是什么关系呢?
在这个年代,当官的几乎没有什么平民,下等民就更不可能了。阶级是基本锁定的。像张军,他可以肯定自己就是官二代,而且亲爹的官职应该不会太低。
都是官员的后代继续当官,虽然有科考制度,但也只是从优选拔而已,阶级已经限制了哪些人能参加,哪些人不能参加。
下等民和大部分平民连本书都弄不到,识几个大字就已经相当了不得了,怎么科考?
好在大唐并不鄙视商人,风尚开明,还有比较积极公正的军功晋升系统:让平民甚至下等民也没有完全断了上升之路,只要你敢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