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节使由来-《大唐朝请郎》


    第(1/3)页

    大唐府兵崩溃了以后,军队的纯洁性受到了严重破坏,思想性也在崩塌过程中。好在来的不算太晚,正处在两极之间,还可以抢救一下。

    张军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就是抓军队的思想。

    府兵时期,天下兵马分成三大部分,良家子和兵将后代的府兵,世代军户的边军,拱卫天下的十六卫和天子亲军。

    天子亲军就不说了,都是出身正统的干部子弟,属于仪仗部队。

    边军就是戍守边防的职业化部队,包括大唐震压四方的各大都督府都护府,绥靖使招抚使和一部分节度使团练使还有羁糜州驻军。

    十六卫军属于半职业常备野战军团,府兵是民军,轮值预备役。边军就不用说了,免除一切徭役赋税,祖祖辈辈就是当兵,为大唐守护边疆。

    因为种种原因吧,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权限一再增加(其实就是懒政),然后就出现了募兵。

    节度使在一开始其实就是在重要地区设置的统兵总管,主要是节持调度军需物资,叫支度使,然后又设了管理边军屯田的营田使。

    大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宇内无敌战无不胜了,疆域辽阔到了顶点,从上到下难免就有点飘,办事也就不再那么严谨。

    宇内升平,四海臣服,贞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战事。

    尤其是王玄策双骑灭印度之后,大唐简直神化了,四方夷国大小诸事,派个特使去一趟就摆平,相当威武。

    于是支度使营田使这些官职就比较闲了,估计皇帝也是一样,清闲的懒得动脑,竟然又让他们兼了地方的采访使。

    就这样慢慢的,众多职务就兼到了一个人身上。

    财政军一把抓的节度使就是这样出现的。最牛逼的是有些人还是身兼几镇。这个镇是镇守的意思,指节度使的管理范围,一节即一镇。

    这个过程有点长,从高宗时代开始,一直到武则天称帝。

    武后称帝,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重启战事,已经集权在握的节度使再次受到朝庭的重视,授节拜相,威势滔滔,藩镇势力彻底形成。

    后面才有了安史之乱,挑开了藩镇割据的大幕。(藩:保卫,守卫。)

    安史之乱,天下刀兵四起,府兵制度被彻底打破,军队的政治思想方面开始迅速滑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