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孙瓒能打吗? 当然能打,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然袁绍也不会如此看重他。 但能打也是分等级的。 自古华夏神州,就中原这个地方最能征善战。而到了南方的扬州、西南的益州、甚至是荆州半壁,部队的战斗力就不太行了。 总之一句话,长江以南的战斗力都不太行。 这其中,自然有深层次的原因。 除了装备和士卒训练上的差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心理。 北边的中原大地,大多是平原之地,无险可守。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经过血与火的厮杀。 只有最终的胜者,才能登临绝顶,俯揽天下! 反观南方的士族政权,因其拥有着长江天堑,却总会产生出偏安一隅的想法,往往会成为守家之犬。 君不见从汉末开始,历朝历代沿南北而治的乱世中,大的趋势都是北攻南守。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防守时候,南方政权往往是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挫败北方的进攻。 可等到进攻之时,南方政权就没有不拉跨的。 原因很简单,防守战打不赢,是要失去一切的。 而进攻战役,打下来的好处又没我的份儿,一个月才几百块,玩什么命啊!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南边军队的战斗力,始终比北边弱一个层次。 但哪怕是中原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有差别的。 凉州、幽州、并州作为大汉的遍地,虽然人烟稀少,但却民风彪悍,盛产战马。因其整天和异族作战,战斗力自然强出其他地方一截。 而公孙瓒麾下的兵马,兵源大多来自幽州,其战斗力自然不弱,说是天下第一等也不为过。 所以,他的信心来源便在于此。 可惜,他遇到了徐州大军。 赵云的骑兵军团,底子可是西凉铁骑,并不比幽州兵差。 而且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军队制度的建设。 冷兵器时代,对于战术战略,古人早就玩出了花,张恒也不敢说自己有多厉害。 但关于制度层面方面,他可是有着领先两千年的眼光。 这些年他对军队制度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给足待遇,保证士卒的纪律性。 其二,精神建设,凝聚军魂。 第一点自然不用多说,只要从军,家中就有待遇。吃得饱、穿得暖,家里能过上好日子,士卒才肯为你卖命。 至于第二天,才是最关键的一点。 张恒给军队明确了一个方向,到底为何而战! 他用尽量简洁明了的话语,告诉所有士卒,征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不被敌人入侵家园,是让眼下的好日子能过得长久! 可别小看这一点,过去士卒只知道服从命令,宛若机械式的征战,根本没有主观能动性。 但张恒主导的思想建设,却让大军从内部生出了动力。 自思想建设大成之后,再配上日常充足的操练,徐州军就已经成为了当世最强的军队。 此次冀州之战从一开始,就是徐州进攻,袁绍和公孙瓒被动防守。 他们为何不主动进攻,是不想吗? 还不是打不过! 所以对于这场遭遇战,张恒心中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你公孙瓒要战,那就战吧。 有了张恒的命令,赵云已经开始列阵。 攻城战可以让颜良的降卒顶在前面,这种正面遭遇战,就不大合适了。 颜良的降卒,肯定打不过公孙瓒的大军。一旦溃败,损伤士气不说,还会反过来冲击本阵。 既然是野战,自然得上来就动用最强的战力。 朱灵被留下防守邺城,高顺和张郃在围攻灵县,此次出征,张恒身边便只有赵云、张绣,和孙策三人而已。 赵云率军绕过三万颜良的降卒之后,便开始做着最后的准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