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零一章 签订和约,魏国新态!-《蜀汉》


    第(2/3)页

    “外使拜见吴王,拜见吴国太子!”

    孙权面色阴沉,只是冷哼一声,对霍弋没有什么好脸色。

    倒是孙登对着霍弋还了一礼,说道:“使者出自荆襄,我府中臣僚之中,也有不少出身荆襄的,或许使者可与之多多亲近。”

    吴国里面,确实是有不少荆州人士。

    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吴国占据了荆州数郡之地。

    差点还偷袭江陵得逞,将南郡拿下了呢!

    虽然现在荆州被孙权搞丢了,但江东里面,还是有不少出身荆州的臣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吴国的政坛里面,也是分派别的。

    总的来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吴郡士族。

    吴郡士族以顾(顾雍)、陆(陆逊)、朱(朱桓、朱据)、张(张温)、全(全琮)为代表。

    在历史上,他们将在吴国显贵一段时间,直到深陷两宫之争之后,才从吴国朝堂出局。

    第二派是会稽士族。

    会稽士族以孔、贺(贺齐)、虞(虞翻)、魏(魏腾)盛(盛宪)、周(周昕)几家为代表。

    会稽盛、周二氏因孙家入江东时进行“高强度”抵抗活动,后备受打压;而孔家虽在东吴政权中默默无闻,但在东晋时期一跃为东南豪强,在晋末和刘裕结交,成为南朝吴地士族中的显贵。

    这第二派势力不如吴郡士族,不被孙权重用,但也算是朝堂上一股不小的势力。

    第三派是荆州士族、江北侨士。

    江北侨士以张(张昭、张纮)、周(周瑜)、诸葛(诸葛瑾)、步(步骘)、严(严峻)、胡(胡琮)、薛(薛综)、阚(阚泽)、吾(吾粲)为代表。

    这一派别,势力不小,孙权也算得上是重用的。

    脑中将吴国各势力的情况都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霍弋当即对孙权行了一礼,说道:“大王,三日之期已至,不知道吴王可有决断了?”

    孙权当即点头,说道:“这是我等修改后的条件,还请使者一观。”

    真答应了?

    霍弋还准备在堂中重现当年诸葛丞相舌战群儒的场面,不想这孙权居然不给他这个表现的机会。

    接过内官递过来的文册,霍弋拿在身前,细细的端详起来了。

    “这”

    霍弋张大嘴巴,脸上有着震惊,疑惑之色。

    并非是说这条件有多苛刻,相反,这条件不仅不苛刻,相反很是宽松。

    这孙仲谋,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如此大度了?

    以这些江东鼠辈的性子,其中必然有诈!

    霍弋仔仔细细的端详几遍,看了足有半刻钟,硬是在上面找不到一点儿问题。

    难道说.

    便是霍弋自己,都有些犹豫起来了。

    难道这里面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

    这怎么可能?

    一定是我没发现。

    于是乎,霍弋又看了一遍。

    而在霍弋仔仔细细查看这吴国修改的条件的时候,孙权却是等得不耐烦了。

    好家伙!

    我现在退让几步,你反倒是不相信了?

    这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难道以为我孙仲谋耍诈?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想耍诈来着,但是现在,他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

    我孙权,乃正人君子也!

    “汉使难道还没看够?”

    听到孙权的语气已经开始变得不悦起来了,霍弋只好将手上这文册收了起来。

    “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吴王答应了这些条件,便不能反悔了。”

    孙权满头黑线,但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愤怒,说道:

    “我吴国绝对没有对贵太子有刺杀之事,以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更是如此,如今这些条件,孤修改了一些,汉使也能看出我吴国与汉国修好之意,汉吴联盟,乃是现在对两国都好的事情,我吴国,愿意先退一步。”

    这联盟二字,怎么在这孙权口中说出来,那么腻歪呢?

    但好处现在已经得到了,霍弋也没有触怒的孙权的意思,他的出使任务,已经是完成了,而且是超额完成了。

    按照刘禅给他的目标,这吴国给的条件,还可以继续商量的。

    但既然你吴国如此,那就别怪我大汉朝你输出大量廉商品了。

    “既是如此,那我大汉可与吴国签订条约,如若吴国违背条约,则我汉国必发兵来攻!”

    丑话得先说在前头。

    “若是条约已成,汉国还在吴国腹地掀起什么阴谋之事,若刺杀我吴国太子,鼓动山越之民,分裂交州之事,那我吴国,便是与汉国拼个伱死我活,也要让尔等知晓,我江东儿郎的血气。”

    江东鼠辈,何来血气之说?

    霍弋暗自吐槽,却也点头。

    若吴国听话的话,那他大汉,便可以一边吸着吴国的血,一边准备北伐了。

    北伐雍凉之地,拿下珍贵的养马地,现在毫无疑问,是汉国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况且,打通西域之地,商盟的力量,才能变得更强大。

    即便是知晓吴国并非真心顺服,但只要在几年内不搞什么花样,对大汉来说,那便也就足够了。

    ——

    我是分割线-——

    与此同时。

    在数千里之外的洛阳。

    魏国之中,又是另外的一种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