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联合调查-《三国领主时代》
第(2/3)页
派出联合调查团进驻巴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袁绍维护赵部的决心!
刘焉差点气疯了。
文告列举赵部过往功绩,晓以大义,告诉大家赵部是好人,是有功之臣。其中潜台词,谁对付赵部谁就是坏蛋,是祸国奸佞。
这口锅很重。
除了董卓那样的狂人,怕是谁都不敢背。
再以武陵军越境事件为契机,穷追猛打,敦促州府彻查还不够,居然不远万里派出所谓的联合调查团进驻巴郡。如果刘焉执意派州府军进巴郡,调查团那些人也只能干瞪眼。可那样一来,刘焉相当于在所有关东诸侯脸上扇耳光,其中还涉及是否爱国、是否支持汉天子的大是大非问题,接下来还怎么收场?
文告一出,刘焉抓紧时间收拾赵部的美梦落空。
袁绍大张旗鼓保赵部,意志之坚决,让刘焉怎么都想不明白。根据地在河北的袁绍,为什么对益州家务事如此上心?
袁绍文告列举的理由,刘焉一个字都不信。
他是汉室宗亲,为官多年,深谙官场之道,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名门子弟,先后在官场和军中打过滚,对官场规矩清楚得很。没有特别的原因,袁绍完全没理由高度卷入此事。就算他是关东诸侯盟主,有必要维护赵部,嘴巴吆喝几声也就是了,派联合调查团过来实在过分,他想搞什么名堂?
虽然愤怒,刘焉还是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需要保持冷静,他必须搞清楚袁绍的动机。
唔,是了,袁绍占着渤海不走,冀州府对他也没有好脸色,想必是处境和赵部相仿,有兔死狐悲之意,故而对赵部帮到这种程度……
袁绍肯如此帮赵部,赵部必定已倒向了他,希望借关东盟主和袁氏的影响力自保。赵部穷途末路,投靠袁绍不足为奇,袁绍现在也是困窘时期,更需做些事情彰显关东盟主身份,刷存在感,让韩馥不敢轻易动他……
勾搭成奸!
太过分了!
不过,袁绍保赵部态度如此鲜明,真的只是因为境遇相似?好象不对,此子受袁氏教导熏陶,年纪不大,却沉稳练达,不象意气用事之人。
如此一来,袁绍的立场显得有些奇怪。
难道他想借此机会将影响力扩展到荆益地区,万一在冀州呆不下去了,还有机会跑到益州或荆州?
一念及此,刘焉倒吸了一口凉气。
袁绍自己的处境不太好,韩馥对他的支持在减少,前段时间黑山军公然进入渤海境内,袁绍也没敢吭声,这些事情,刘焉是知道的。虽说袁绍放弃渤海跑到荆益之地,机会不是很大,但哪怕只是有一丝可能,刘焉都会如芒在背,不敢大意。
刘焉摒退众人,只留下吴懿等几个心腹,商议对策。
既然关东诸侯的联合调查团要过来,武陵军越境事件变得更加复杂。风向不对,切忌轻举妄动,以免给外界落下陷害忠义之士的口实。当暂缓对赵部下手,待情况明朗后,再做定夺。
勒在赵部脖子上的绞索,暂时放松了一些。
袁绍的公然表态,无非是动动嘴皮子,再派出一个使者团过来打太极,几乎没花什么成本,就将赵部从火坑里捞了出来,暂时不用担心自身安全。投资少,见效快,关东诸侯盟主的虎皮,用对地方,事半功倍。
所谓的“联合使者团”,绝大多数都是袁绍的人,冀州刺史韩馥派了一人做代表,其他诸侯再没有派人参与。不过袁绍发文告前有跟诸侯们通气,此事并不涉及机密,通过玩家联络渠道就能很快实现信息交换。
关东诸侯虽各怀鬼胎,对赵部死活并不关心,但既然此事被定性为“董卓报复关东诸侯”,不管是不是那么一回事,谁都不希望类似情况真的发生,大家同仇敌忾,支持赵部的声音倒是惊人的一致。
武陵军越境事件,由于关东举事诸侯强势插入,变得更加复杂。
到这个时候,明眼人不难看出,该事件如何解决,已经不是赵部和曹寅这两个当事者能决定,而是取决于更高层面的博弈结果。确实地讲,得看益州府、荆州府和关东诸侯(袁绍)三方,能否商量出都能接受的意见。需要经过多少次谈判,才能实现利益平衡,暂时还不得而知。
巴郡太守赵部的未来尚不明朗,但起码暂时没有覆灭之险。
诸侯们忙着讨价还价的时候,渤海太守府与黑山军的谈判先有了结果。两方会谈,涉及对象和事情都清楚明确,先出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
黑山军愿意接受渤海太守府的斡旋主张。
确实地讲,是张燕愿意卖袁绍一个面子。
张燕是黑山军共主,号令黑山各部,但黑山各部实际上多是自负盈亏,遇到一家吃不下的买卖,叫上其它同伴一起发财,是比较松散的联盟组织。张燕实力最强,是各部承认的老大,可实际上张燕对各部约束力有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