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以为朕是为你扬名?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购买国债。此书信表达的意思是朝廷之意,但撰写人必须是你,朕觉得,你苏良这两個字,至少也能值一千万贯!” 大宋民间有今日之富,全都仰仗全宋变法,而苏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宋变法的绝对核心。 再加上苏良在西北的表现。 为了西北河湟之民,冒着生命危险,领数百骑在几十个部落中劝降,救了十几万百姓和士兵的性命,还有其对辽和西夏的硬气。 这都是大宋文臣的典范。 许多百姓,相信苏良甚至高于相信朝廷。 一些百姓喜欢讽刺朝廷的某些新法措施,但若是苏良所撰写,讽刺者甚少。 因为苏良在民间拥有一大批支持者。 特别是女人、士子、商人这三类掌控着民间大量话语权的意见领袖,都甚是崇拜苏良。 苏良对此策乃是有甚大加成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众官员纷纷拱手附议。 苏良顿时笑了,他现在不但是官家宠臣,还是全民偶像。 …… 六月二十六日,正午时分。 宣德门前,开封府门前,汴京各个城门前,全都贴出了这封《国债契约书》,并称开封府将在七月一日午时,正式发行国债。 一时间。 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热闹起来。 此乃朝廷第一次以书信这种柔和的方式向百姓有息借钱。 这让很多百姓的心里感到非常舒服。 “诸位,朝廷不是没钱,而是想着用国债为未来布局,此举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完全可为啊!” “唉,最低就要一万贯,我若有这个闲钱,一定试一试,一想到能让朝廷欠自己的钱,我就觉得心里舒坦。” “购买国债?此举对我们乃是大好事儿啊,做生意可能会赔,但这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不用要账,也不用担心坏账,可买之,可买之!” “我相信苏中丞,这封书信诚意满满,即使不是为了大宋,即使为了自己,不但能赚钱还能得名,我愿购买两万贯国债!” …… 汴京城内,议论纷纷。 大多数百姓都觉得此策乃是“利国利民利购买国债者”之良策。 并且朝廷的这种真诚态度,让很多商人都愿意出钱。 朝廷本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印制货币、度牒等更粗暴却更好用的方式筹钱,但却“诚意十足地求助于百姓”,这让街头巷尾的夸赞声不断。 六月二十七日,晚。 苏宅,卧房内。 唐宛眉一边为苏良揉肩,一边说道:“夫君,咱家还有三万贯闲钱,购买国债如何?” 苏良一愣。 “行啊,我没意见。”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苏良也曾想到自家去购买国债,但考虑到自家的钱并不多,便没有向唐宛眉开口。 没想到唐宛眉自己提出来了。 此三万贯,乃是唐宛眉攒下来用于苏子慕日后成亲和苏沁一未来嫁人的。 当下,苏良的月俸综合下来有三千余贯,现钱有两千余贯,一年约两三万贯。 但他得到的奖赏甚多。 这些年,赵祯的赏赐加起来,都足足有二十多万贯。 不过这些钱,苏良基本都花掉了。 一部分用在了百家学院上面,一部分用在学堂书馆的建设上,另外他还帮助了扬州许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书。 起初,是苏良在做慈善,后来唐宛眉也迷上了慈善。 仅留一小部分钱财自用,其他全都是行善花了出去。 他们夫妻,与其他士大夫官员相比,不爱买房买铺买地,不爱买歌女,不爱雇佣大量佣人,花销根本不大。 再加上待苏良致仕,还有高额的退休金,手里根本不需要存太多钱。 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才有价值。 …… 七月初一,还不到午时。 三司门前便围满了百姓,全都是来购买国债。 当下的汴京城。 家财超过二十万贯者至少有数千人,而家产过十万贯者,至少也有万人。 即使心不为大宋。 购买国债只为理财,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曹国舅曹佾的鼓动下,一大批商人都来到了三司,除了豪商巨贾,还有很多皇亲国戚、士族大户。 唐宛眉较为低调,准备过两日人少了,再将钱财送到三司。 午时,三司衙门一开,一众购买国债者便冲了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