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4章:联宋灭辽?我大宋不需实力如此差劲的盟友-《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3)页

    苏良想了想。

    “先不要打草惊蛇,今日我回家晚一些,你们也与我拉开一定距离,在马车里藏上几个兄弟即可,先看一看他们的目的。”

    “明白。”这名贴身护卫当即退去了。

    ……

    而此刻。

    在一家客栈内。

    胖青年、高青年、壮青年三人围在一起。

    “大哥,有钱就是好办事啊!苏良的画像,苏良的行走路线,回家的时间,我们全都搞定了,今晚便能动手!”胖青年兴奋地说道。

    他们殊不知,他们的调查情况全都在皇城司的监视下进行。

    在汴京城,三个外地人花钱买情报,情报能买到,但同时也会将自己的信息卖出去。

    高个青年也甚是高兴地说道:“苏良的身边只有一名马夫,不过开封府巡逻的衙役很多,我们必须迅速将其掳走!”

    胖青年拍了拍胸脯。

    “不过四五个衙役罢了,我们能脱身。我们打契丹人是一个打三个,契丹人称他们打宋人是一个打两个,那咱们就是一人能打六个宋人!咱们三个,就能打十八个宋人,根本不惧!”

    壮青年点了点头,他最自信的就是三人的战斗力。

    “今晚便行动,我们将苏良抓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杀一杀他的锐气,然后让他约大宋皇帝与我们见面,再把他放了,一定不能闹出人命,明白吗?”

    “明白!”胖、高两青年同时回答道。

    ……

    入夜,天色渐黑。

    汴京城的街道上,商户们的灯火逐渐亮起,而一些无人的巷道却越来越黑。

    苏良坐着马车,朝着家里行去。

    马车内。

    除了苏良,还有三名武艺精湛的禁军士兵。

    苏良的要求是抓活的,且要防止三人自杀。

    不多时,马车行到一处巷子中。

    “砰!”

    “砰!”

    前方一根木棍,后方一根木棍,突然横在了马车前后。

    马车后出现一人,马车前出现了两人。

    赶马车的吉叔连忙拉住缰绳,看向前方的两人,问道:“你们是何人?”

    前方两人,二话不说,直接朝着马车冲来,后面一人还拿着麻袋与绳子。

    这一刻。

    三名禁军士兵立即钻出马车,一人打一个。

    双方都是赤手空拳。

    苏良打开门帘,本想着依照三名禁军士兵的战斗力,定然已是一招制敌,擒下了三人。

    哪曾想竟然打的有来有往。

    三名偷袭者,并没有使出什么套路招式。

    但是,力气大,出手狠。

    三人打起架来,最喜使用肘子、膝盖,还缠脖,撕咬。

    打架方式,俨然就像三条疯狗。

    三名禁军士兵虽占上风,但苏良要求留活口,他们不敢下死手,一时间难以将对方制服。

    很快。

    后面跟着的禁军士兵赶了过来,足足有十几人。

    大家一拥而上,迅速将三人按在地上,并捆住了手脚。

    这时。

    那名壮青年高喊道:“苏御史,我们是黑水靺鞨的后裔,咱们是自己人啊!”

    “黑水靺鞨?你们是女真人?”苏良惊呼道。

    唐时。

    黑水(黑龙江)流域那一片的部落被统称为黑水靺鞨,归唐监管。

    后来契丹人建辽后,称黑水靺鞨部的后裔为女真人。

    并开始对女真人分而治之。

    将强宗大姓分到辽东半岛,给他们编造户口,称为:熟女真。

    而其他一部分人则留在了黑水流域,即是生女真。

    此人自称黑水靺鞨,而非女真人,显然是不服从辽国管理的。

    苏良看向地上的麻袋和绳子,便知这三人是想要绑架他。

    他想了想,道:“略揍一顿,防止逃脱,然后送往开封府!”

    紧接着,巷子内传来三人痛苦的哀嚎声。

    苏良所言的“略揍一顿”,其实就是打个半死。

    女真人。

    听到这三个字,苏良便甚是厌恶。

    与契丹人相比,当下的女真人完全就是野蛮人。

    他们兽性未脱,为抢夺食物,经常在森林里与猛兽厮杀,部落与部落间厮杀。

    六七岁的孩子都能踢着死人的脑袋玩,简直就是一群未开化的蛮人。

    靖康耻的制造者,就是他们的直系子孙。

    ……

    半个时辰后,开封府。

    鼻青脸肿的三人五花大绑,出现在开封府的偏厅内。

    包拯坐于前方,苏良坐于一侧,还有书写人、衙役,或站或坐于两旁。

    当三人知晓面前之人乃是包拯后,当即两腿就发软了。

    在辽境。

    名声最大的两人,一个是苏良,一个是包拯。

    他们已见过苏良的狠,现在该体验一番包拯的狠了。

    包拯面色严肃,看向三人。

    “即刻起,本官问伱们什么,你们便答什么,不得欺瞒!”

    三人吓得连连点头。

    “你们是什么人?姓甚名谁,从何而来,来到汴京城做什么?”

    壮青年环顾四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