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0章:苏景明小课堂!士大夫官员们的共性致命缺陷-《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3)页

    这对王安石而言,是出卖了自己的信仰,是打破了他成为圣人的梦想。

    几乎就是杀了他一般。

    在他眼里。

    这辈子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圣人。

    太执拗了!

    司马光继续道:“希望包学士能尽快抓住真凶,让此事悄悄结束。介甫被女妓戏弄而被迫写策论的事情,咱们几个知晓就好了,咱们以后也定然不要提,不然他心里肯定堵得慌,什么荒唐事都干得出来……”

    司马光比王安石的家人还要了解王安石。

    这时,苏良抬起头。

    “君实,我想将此事闹大,闹得特别大,不仅让全城皆知,还要让全宋皆知。”

    “啊?为……为何?”司马光一脸迷惘。

    苏良微微一笑,道:“我想肃清一下目前科举的风气,另外,也想知晓,介甫这件糗事若真传扬出去,他到底会有什么反应?”

    “景明……兄,千万别,别试啊!介甫真有可能寻短见!”司马光见苏良不是开玩笑,当即变得紧张起来。

    “待到了开封府,我们细聊。”此刻,苏良心中有了一个新想法。

    ……

    片刻后。

    二人来到了开封府。

    包拯坐在后衙的议事厅,不断有衙役将最新信息呈递到他的面前。

    衙役们各司其职。

    有取证的、有暗查的、有问讯路人的、有传递消息的……

    包拯只负责查看线索信息,然后进行推演审查。

    效率非常高。

    苏良将《全宋变法诸策论》交给了包拯,然后将皇城司亲事官周达也叫了过来,提供了昨日跟踪他之人的线索。

    近黄昏。

    包拯皱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他看向苏良和司马光。

    “此案乃是有人预谋为之,他们先寻的是景明你的日常路线,在发现你身边有专人保护后,便盯上了介甫,介甫向来都是衙门家中两个地方来回,回家甚晚,甚至有时在衙门中通宵达旦,故而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鸡儿巷人员成分复杂,那些歹人俨然不是那里的常客。而很多歌伎也都是乡下姑娘隐瞒着家人从事此等行当,介甫又未看到脸,实在难查。”

    “我预计,作案者大概率已将这份《全宋变法诸策论》卖了出去,然后躲藏了起来,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找出真凶!”

    “目前,只能先将这篇《全宋变法诸策论》公之于众,减少对科举的影响了!”

    “我的想法是,由开封府将《全宋变法诸策论》送到每名举子的手中,然后继续探查此案。待省试结束后,再传唤一些可疑的举子,进行调查。如此一来,对科举省试的影响可降到最低,你们也有充足的时间,让介甫接受此事,这不是他的过错,他无须自责!”

    包拯向来严谨,并且考虑到了多方面因素。

    省试临近,若大张旗鼓地去传唤考生,易使得人心惶惶,出现更大的恐慌。

    司马光认同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苏良。

    苏良犹豫了片刻后,摇了摇头。

    “希仁兄,我觉得你太重视科举省试而太轻视这次‘掳掠朝堂官员、意在省试中取巧’之事了。”

    “我建议,在没有确定可疑人的前提下,将所有举子都召入开封府,逐个盘查!一定有人看过《全宋变法诸策论》,只要严查细审,必然能找出破绽,进而找出背后的主使人。”

    包拯道:“景明,你的方法确实有效,但过于粗暴。临近科举省试,如此做会影响举子们发挥的。此案,我一定会调查个水落石出,但必须采用更加柔和的方式。”

    “我支持包学士的想法!”司马光抬高了声音。

    “只要将《全宋变法诸策论》送到每名举子的手中,便保障了公平。此时不应再为科举添堵,咱大宋历来的规矩都是:一切事务都应向科举取士让路!”

    科举选士,重于泰山。

    这是所有士大夫官员们都坚守的原则。

    苏良再次摇头,道:“二位,你们先听一听我的理由。”

    “其一,此番掳掠官员之举,无视国法,甚是嚣张,此风不可涨,必须严办速办,不然日后必有歹人效仿。”

    “其二,唯有严惩急办,才能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允性。今之科举和与之并行的三舍法,都是以考试求晋升。此次事故虽然可消除隐患,但我们绝不允许以后再发生,唯有立即将所有举子全部盘查,将所有可疑人等全部问询,待查到凶手后,严惩严处,才能让那些歹人们看到我们对此类事情的零容忍态度,以后才不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想借此事让全朝的士大夫官员们都明白,过于在乎个人名声乃是为官者的最大缺陷!”

    “此番事故,王介甫看似无错,其实是为了不犯小错而犯下了大错。”

    “因迷恋女色而放弃做事准则与拒女色而放弃做事准则,没有区别,都是错了!”

    “王介甫明明可以将策论写得差一些,他甚至可以在对方没有威胁到他的性命前,拒绝撰写策论,但他却认为个人名声高于一切,于是造成了这种麻烦。爱惜羽毛没有错,但绝不可过度!”

    “一些士大夫官员因顾惜名节,在乎他人看法,过于畏首畏尾,宁愿不做,也不敢尝试;一些士大夫官员因被歹人陷害而致私德有所瑕疵,就要弃官,就要弃命,只为保全名声;还有一些士大夫官员为了博得忠孝仁厚之名,不惜杜撰故事……”

    “更有甚者,家中父母不过只是小病,但迫于‘孝道’之名,不得不辞官归家,侍奉双亲,只为不被扣上不孝之名,如此做,是一名士大夫官员该为之事吗?”

    “当下,这些过度追求名声的官员,不但不被朝堂所恶,甚至还被很多官员当作良风美俗,甚是追崇,实在是愚昧至极,理应以此事为例,让天下官员引以为戒!”

    ……

    苏良慷慨激昂。

    这一番言论说得包拯与司马光都傻眼了。

    他们也逐渐明白了苏良的意思。

    作为一名士大夫官员,理应爱惜羽毛,但绝不能让其变为自身的软肋或缺陷。

    比如王安石。

    此事公之于众后,人人皆知其软肋,若有人故意针对他,败坏他的名声将非常容易。

    他对个人名声太看重了。

    包拯长呼一口气,道:“景明,你将我说服了,此案我考虑地过于周全,其实也有顾惜名声不愿得罪众举子的想法,此案,应严办速办,不过涉及科举,咱们一起向官家请示吧!”

    一旁,司马光紧接着说道:“景明兄,我也悟了,但……但此事公之于众,定然会给王介甫造成巨大伤害,我担心他想不开,会不会……”

    苏良淡淡一笑。

    “这是他仕途上的一个坎儿,他若能迈过去,不再执着于做个圣人,或许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