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武人亦应有临轩唱名之荣耀。
苏良写完《兴武策》,与曾公亮商量一番后,决定暂时先不将此策呈递禁中。
此时呈递。
即使官家能接受,诸多士大夫官员们也会强烈反对。
不如借着此次文人打击武人事件,卖一卖惨,顺便也将大宋军伍整饬一番。
正所谓——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没人疼。
苏良准备来一招: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他与曾公亮商量完毕,便一起去了枢密院。
……
翌日,一大早。
苏良与狄青的奏疏分别呈递到了禁中。
苏良请罪。
承认辖制龙羽军不严,导致出现了此等性质极为恶劣的殴斗事件,恳请朝廷降罪。
狄青一改常态,没有请辞,反而揽起责任。
他请求全面整肃开封禁军队伍,对有不良喜好或欺压殴打百姓者,一律严惩。
与此同时。
知开封府包拯也将龙羽军总教官徐莽与众书生斗殴的案宗呈递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在与中书诸相公商议后,不到午时便宣布了处罚决定。
谏院左正言苏良管辖龙羽军不严,罚一月俸禄。
枢密使狄青督管不利,罚一月俸禄。
龙羽军总教官徐莽殴打百姓,造成轻伤,影响恶劣,罢黜官职,降为兵丁,并杖四十。
同时。
狄青首次以枢密使的身份张贴告令。
所有百姓都可前往枢密院举报揭发品行不端、以强凌弱、横行霸道、鱼肉百姓,谄上欺下等各种触犯大宋法令的将领兵丁。
此结果出来后。
那些弹劾狄青和苏良的官员皆是大喜。
他们认为,此乃是武人向文人低了头。
虽然惩处并不重。
但却满足了诸多文人的虚荣心。
让他们觉得,大宋完全是文人天下,武人只配俯首听命。
苏良的表现,更是让一些官员呈狂喜之态。
百官皆知苏良一直主张提高武人地位。
而此次苏良低头认错,毫不辩解,甚至连书生们以恶言激徐莽动手的过错也不提。
显然是妥协了!
……
入夜。
朱雀门外,清风楼,一处包间内。
十余名书生聚在一起,推杯换盏,喝得正开心。
这时,一名中年书生站了起来。
在其端起酒杯的那一刻,周边人都安静了下来。
此人便是被龙羽军士兵吕承安所殴打的五人当中的为首之人,名为孙德高。
孙德高刚逾不惑之年,参加科举多次,次次落榜。
其甚是喜欢讨论朝堂之事,总是以士大夫官员的角度分析问题。
他凭借着一些猎奇和偏激的观点,借助民间小报,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在汴京城也赢得了一些名声,获得了一些同类人的力捧。
孙德高环顾四周,一脸得意。
“诸位,这是一场属于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胜利。我们用行动,巩固了天下文人的地位,守住了天下文人的尊严!”
“大宋天下,必须是我们文人的天下,绝对不能让武人掌权。”
“官家还是听劝的,来,我们共同举杯,庆祝这次胜利,庆祝将天下武人踩在脚下!”
顿时,包间内的所有文人都举起酒杯。
各个笑容灿烂,而后一饮而尽。
这些人。
各个自我感觉良好,以民间贤士自称。
皆认为自己对大宋江山的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德高更是洋洋得意。
感觉自己是汴京书生群体中敢言敢为的代表,是民间公知,日后俨然有成为大宋名儒之资。
而在苏良眼中。
这一撮人就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看似在维护大宋的秩序,其实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
在他们心中,读书人的地位必须排第一。
所有人都要为读书人服务,读书人是最上等的人,必须享有最高的地位。
哪怕这个读书人,一无是处,都要高于武人的地位。
他们讨厌苏良。
是因苏良改革了科举之制,破坏了他们的前途。
他们讨厌狄青。
是因为狄青的武人光芒太盛,让他们感觉文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所以。
他们才不断地传播一句话:大宋之未来,政事之乱必始于苏良,武事之乱必始于狄青。
孙德高继续道:“诸位,接下来,我们继续努力,让狄青成为本朝任期最短的枢密使。”
“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知晓,我大宋有此盛世,是因为我们文人,在我大宋的天下,武人只能为将,文人才能为帅!”
“我们要用我们的言行影响朝廷,自即日起,希望大家多多举报揭发,凡是有百姓遭到兵吏欺压者,我们都将其公之于众,让天下人知晓武人掌权的恶果!”
“此外,在我们的据理力争下,苏良已是从七品,我们继续努力,去掉他的官身,不然他还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美其名曰为了朝廷,其实是为自己博名!”
“没问题!”众书生齐声道,各个斗志昂扬。
这群人完全被孙德高同化,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思想偏激,都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
自枢密院布告出台后。
一时间。
检举揭发将领士兵者甚多。
有人反映禁军士兵强买强卖,有人反映禁军将领奸污良家女子,还有人反映一些士兵霸占良田、勒索财物等等。
这都在苏良的意料之中。
大宋武人地位低下,除了有历史原因,也是因大宋军伍里充斥着太多的市井游民和乡间无赖。
整体素质确实比较低。
一时间。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狄青身上。
这些事情。
皆是武人丑闻,皆在毁武人声誉。
依照大宋很多官员的习惯。
此等事件,能捂就捂,能大事化小就大事化小,越扩大,对负责的主官伤害越大。
很多官员都盯着狄青。
只要他徇私枉法,有遮掩丑事的行为,立即就会有官员疯狂弹劾他。
但是,他们的想法落空了。
狄青展现出了自己帅才之能。
先是上奏恳请大理寺、御史台、开封府协查,而后对所有触犯大宋法令的将士都进行严惩。
该惩便惩,该逐就逐,毫不留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