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趴在马上的曹佾,看向苏良,一脸景仰,口中喃喃道:“我若有此等口才,怎会挨这么一顿棍子!” …… 翌日一大早。 一份名为《苏良劝诸生弃学说》的小报,在汴京城的街市上热销。 百姓们争相抢购,热闹非凡。 对百姓而言,他们最是厌恶这种吃软饭且无学识的读书人。 装腔作势,于国于民皆无益,却还处处显摆,以饱读诗书的文士自居,处处看不起底层百姓。 一时间,这种类型的书生几乎是过街老鼠,人人白眼。 整个汴京城也都开始讨论此事。 “骂得漂亮!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那些根本考不上功名的废物书生,徒耗家中之钱,甚至有的人只是穿着襕衫的登徒子!” “有道理,那群书生白日在茶馆喝茶,晚上去酒楼宴饮,哪有时间读书,该骂!这群人若为官,那一定是害群之马!” “宁与阎王吵一宿,不与苏景明辩一句。” “哈哈……这群读书人真是愚蠢,国子监那群学生都骂不过苏景明,他们竟然敢去找苏景明的麻烦,真是不知死活。” “好一顿臭骂,他们就是一群骗吃骗喝骗女色的骗子,只是用襕衫将自己伪装的像个读书人罢了!” “宁与契丹贼打一架,也不与苏景明吵一架。” “我的傻姐姐,明日你便与那刘世美断绝关系吧,他吃你用伱,还与别的女子眉来眼去,他就是在利用你啊!” …… 此小报产生的影响极大。 当日中午,便有一些客栈的长住书生,收拾行李,准备返乡。 这群人并没有获得明年参加省试的资格。 他们就是抱着幻想,沉迷于汴京城的纸醉金迷,但看罢苏良之言,他们的心态彻底崩了。 当然,也有不认同苏良之言的。 他们觉得苏良砸了他们吃喝享乐的饭碗。 也有书生大喊着:莫欺少年穷,然后发奋苦学起来。 …… 此小报,很快传到了汴京城的各个衙门。 甚至传到了宫中。 赵祯看完后,心情甚是欢喜。 当下大宋的年轻读书人们确实过于安逸,他乐于看到这些人产生危机感。 苏良之骂,骂得有道理。 如今朝堂冗官严重,以后定然不会扩招。 若所有读书人都奔着朝廷的铁饭碗,不做其他事情,那将会是其他行业的巨大损失。 苏良此举其实是拯救了一大批“心存幻想,才识不足”的读书人。 这群人回乡。 做个代书先生,做个商铺掌柜,其实要比一般人强多了。 至于汴京城的官员们,更是对苏良佩服得五体投地,本来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极易引起天下读书人和士大夫官员的排斥。 但苏良的一番解释,却让所有人不得不服气。 苏良之言,得罪了一些读书人,却赢得了民心。 夏竦在家气得一口气摔掉了十余件瓷器。 当下的苏良,已变成了“大宋贤臣”的代名词。 官家在捧,台谏在捧,百姓也在捧,都快将其捧到了天上。 苏良的位置与名望越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