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不得不承认,夏竦和王尧臣的策书写得都很不错。 夏竦从大宋募兵制的源起,写到大宋禁军、厢兵的生活习惯。 从裁兵三十万面临的巨大压力,写到大宋内部与外部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苏良还真有些担心官家会听从夏竦的建议。 至于王尧臣的策书,完全是从财政的角度出发,一篇文章有半篇都是数据。 不过,他的数据甚是吸引人。 若大宋真裁减四十万士兵,那将会省下很大很大一笔钱。 苏良不求能裁兵四十万,能裁减三十万人他就满足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大宋不可能瞬间就变强。 大约两刻钟后。 赵祯看完了桌上的三篇文书,众臣全都抬头看向他。 赵祯想了想,笑着说道:“两位副相和枢密副使撰写的裁兵之策,深得朕意,朕觉得完全可照此执行。” “三司使所言也无错漏,但还是有些冒进。至于夏枢相的担心,也都有道理,但朕相信,我们能克服!” 啊? 就这? 众臣都有些傻眼。 没想到官家说得如此云淡风轻,当即就同意裁兵三十万了。 夏竦更是揉了揉眼睛。 这似乎已经不是那个处处谨慎的官家了。 夏竦还没意识到,放在以前,他这种尽是展现弊端隐患的文章或许对赵祯有用。 但现在的赵祯,可是拥有两个儿子的赵祯。 有子之后,赵祯的心思便完全变了。 还有最根本的一点。 夏竦所言的弊端虽多,但都在赵祯的意料之中,并且基本都能承受。 裁减士兵,无论补救措施做的再好,总还会有人闹事,甚至造反。 因为这些人在打探朝廷的底线。 赵祯相信,当下的朝廷完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夏竦朝前走了一步,继续劝谏。 “官家,而今裁减的官员大多都是西北、河北、京东的边境之兵,他们都是抵御辽夏的主力,此策若传到那里,边境的将士必有怨言,若激起兵变,那我们就后悔莫及了!” 赵祯缓缓站起身来。 “兵变?若有兵变,且枢密院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朕亲赴边境解决!” 此刻的赵祯,霸气十足。 他已经憋几十年了。 无子之时。 他若说出这种“朕亲赴边境”的豪言壮语,必然会被一句话撅得无言以对。 “官家无子,不可离开开封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