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下大宋的新鲜事,大多都是来自于率先开启变法的齐州。 这一日,朝会上。 殿中侍御史范镇站了出来。 “官家,齐州州报,实乃惠民之良报,臣建议应循官招商之策那般,全宋施行,以厚民生!” “进奏院邸报乃官员之报,齐州州报乃百姓之报,理应为天下百姓也设报刊,去愚解惑。”唐介道。 “建议开封府设开封府报,助民事,行百业!”包拯也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副相吴育、谏院左司谏何郯、右正言赵抃、监察御史苏良四人都纷纷开口道。 在苏良眼中,州报不仅仅可助力民生。 待以后全宋变法开启,州报必将成为向各个州府百姓传达信息的利器,且能有效地消灭各种流言。 赵祯微微点头。 “近日,朕也听到了民间百姓的一些讨论,就连开封府的百姓都有些羡慕齐州百姓了,此报确实不错,理应推广。” 这时,侍御史兼知杂事高若讷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齐州州报》实乃哗众取宠、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全宋施行,将坑害国本,甚至引发民间不安定势头动乱。” “这事儿都能喷?”苏良望向高若讷,一脸疑惑。 官员们也都纷纷看向高若讷。 想听一听他所讲的坑害国本,引发民间不安定势头动乱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高若讷往前走了一步。 “齐州州报,纸质脆薄,不能久存。宛如民间小报那般,不过三五日,或沦为废纸,或成为厕筹。” “但每期州报都需刻印字版,字版皆为一次性,用之则废,消耗极大。” “字版、刻印、纸张、劳力,皆是成本,而定价不过五文,连纸墨成本都裹不住,此皆需州衙府衙帮补,甚为耗财。” “民间百姓,认字者十不足一,与其刊印成报,不如口头传授。齐州州报,实乃惹人耳目,形大于质!” “其次,此报涉及很多百姓秘方,若诸州都搜刮百姓隐秘,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不日必将引起动乱。” “此等耗钱而无大用,且易惹得百姓动乱的州报理应废除,而不是大力推广!” 听到这话。 苏良不由得笑了。 高若讷还真是角度清奇,这都能找到反驳的论据。 殿中侍御史范镇听到此番话,当即反驳道:“高御史,在下实在不敢苟同你的看法。” “字版刻印消耗与为民开愚解惑,孰轻孰重,你难道不知?” “此外涉及民生的秘方技巧,通过州报令天下皆知,百姓互惠互利,难道不是美事吗?为何在你眼里,我大宋的百姓就是自私自利呢,若百姓不愿拿出,朝廷亦可使钱买来。” “范御史,朝廷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明明口头传授便能开愚解惑,为何要多花钱而刻印州报呢?” “你……你……你……实在是个老顽固!”范镇气得已经想要打人了。 高若讷的想法大概可类比为,明明吃馒头就能填饱肚子,为何要吃带馅的包子。 其实对朝廷而言。 印制州报消耗并不算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高若讷就是占着一个“为朝廷省钱”的由头,反对全宋推广州报。 这时,苏良正欲站出来说话。 但见前方的欧阳修要站出来,他便没有站出。 对付高若讷,还是要看欧阳修。 不过,欧阳修刚踏出半步,首相陈执中便站了出来。 “官家,高御史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近两年,我朝虽风调雨顺,商贸繁荣,但钱财消耗极大,理应避免不值得的花销,臣建议,此事或可缓行!” 夏竦听到此话,本欲站出来附议,但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放弃。 他总觉得高若讷讲话做事大多都是剑走偏锋,有些疯癫。 与其意见一致,易受牵连,掉进沟里。 顿时,陈执中尬尴了。 他本以为自己站出来后,刚才那些没有附议的官员都会高喊:臣附议。 哪曾想,一个都没有。 作为一名首相,说完一番意见后,竟无一个官员“附议”,这是做首相最大的失败。 他扭脸看向三司使王尧臣。 陈执中觉得,此乃为朝廷省钱之事,王尧臣定当第一个同意,没想到王尧臣低着脑袋,根本没有站出之意。 此刻,王尧臣的内心想法是:此钱该花。 作为三司使,王尧臣并不主张一味地省钱。 他认为朝廷用钱,有些该花就花,有些能省则省,并不冲突。 陈执中仔细一想,觉得自己有些草率了。 他刚才只顾想着官家向来主张节省,其对高若讷的说法也较为认可,便站出来说话了。 陈执中想了想,连忙往回补救。 “不过,若全宋皆刊印州报,这个开销,朝廷也是承担得起的。” 陈执中这句话直接打了说了上句话的他的脸。 说了等于没说。 可谓将“墙头草宰相”之名再次落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