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谍报信息(1)-《南明:重生朱由崧》


    第(2/3)页

      特别是军事政令方面全部采用密疏制度,不是随便一个官员都能接触到的。

      清廷想要获得大明军事机密的难度系数也增加了。

      建奴鞑子是善于使用细作的,大明之前对于国家各种机密的管控,像马蜂窝一般也不为过,连重要的军事布局都能被建奴鞑子探查的一清二楚。

      在众多人的眼中,大明朝的锦衣卫可谓是威风凛凛、声名赫赫。

      但实际上到了大明后期,这些所谓的锦衣卫成员,大多数不过是依靠祖辈功勋得以世袭的纨绔子弟罢了。

      他们空有其名,实际办事能力却是糟糕透顶,令人大失所望。要知道,锦衣卫可是肩负着替皇帝搜集情报这一至关重要使命的关键部门啊。

      然而可悲的是,到了大明后期的锦衣卫,竟然连最基本的情报侦察能力都已近乎完全丧失,实在是愧对其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就拿天启年间来说吧,当时连续发生了好几起建奴鞑子奸细案件,可在整个破案过程当中,锦衣卫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根本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从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早已今非昔比,沦为了一个徒具虚名的摆设。

      天启六年的“守备武长春细作案”中,武长春冒名顶替其伯父武以扬的名额,利用金银开路,居然一路升到守备,在京师发展上下线为建奴鞑子服务,直到武长春喝醉酒吹牛逼才把自己暴露了。

      锦衣卫被人誉为“武翰林“,其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锦衣卫不仅能够随时听从皇帝的调遣,执行各种临时性任务,还如同皇帝陛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般,洞悉着京城内外的一切隐秘之事。

      无论是官场权谋还是市井琐事,都难逃他们敏锐的目光。

      更为独特的是,锦衣卫并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限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那些亲近皇帝的大臣以及尊贵功勋家族的子弟加入其中,享受国家俸禄。

    
  正因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规模不过数千人的锦衣卫队伍,迅速膨胀至嘉靖年间惊人的十五万之众!

      锦衣卫这个庞大的群体可谓鱼龙混杂,其中既有负责处理棘手事务的狠角色,也有擅长丹青妙笔的宫廷画师;既有身份特殊的太监,又有贵族勋戚的子侄;甚至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前来投靠效力的所谓“鞑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逐渐失去,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无法有效地对国内进行反间谍工作,更丧失了对外侦察敌情的能力。

      昔日威震天下的精英组织,沦为一群只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家丁团队,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越到大明后期,锦衣卫这个臃肿无效率的家丁团越来越不受待见,反倒是太监们掌握的厂卫更加精干,所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都可以把锦衣卫看做“狗”的境地了。

      当朱由崧决定让陈明遇重新组建大明锦衣卫之时,就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决心与策略。

      宁可从喧闹繁杂的市井之中招募那些声名狼藉的黑帮头目,也绝不再轻易启用那些贵勋子弟们。

      与此同时,如今的朱由崧对于赐予他人锦衣卫身份一事变得愈发谨慎起来,他深知这个特殊身份所蕴含的权力与责任,因此不再随意将其授予他人。

      此时此刻,锦衣卫与军情司这两个关键部门紧密合作、相互协作。他们不仅要共同应对来自大明内部可能存在的威胁,还要积极展开对清廷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全方位的渗透工作以及反渗透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局势也越发复杂多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