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郭大明过目之后,吓一大跳。 瞧,这就是70年代,大学生的逼格。 “你想印多少本?” 身后不知何时多了辆自行车,旁边站一挺派头的年轻小伙。 李建昆倒小觑了这个小门户,说是前年,上面指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刊物一定要保证印刷出版”,去年,县里特意从魔都采购了一台新款书版轮转印刷机。 “能理解,能理解。” 李建昆致谢后,开门见山道明来意,但没掏心掏肺。 打的就是赚波快钱的主意。 县里当下正着急呢,怎么扭转民众观念,让更多人觉醒搞钱意识。 李建昆继续说道:“这本书呢,县里绝对乐见其成,我是学经济的,回来目睹了一些现状,有感而发,打算弄一本关于创业致富的书。 “请问,郭大明同志在吗?” “我这边出资,提供内容,贵单位帮忙印出来就行。” 他这一出,可不就是帮了县里忙? 这就是“第三个利”。 —— 日上三竿,阳光明媚。 尤其是县里的知识分子,谁没听说过李建昆这个名字? “哟!小李同志,来,坐坐坐。” 不多会,两人来到布置简洁的办公室。 “噢,有有,请进吧。” 正是金主。 李建昆向厂门走去时,瞥了眼二面院墙,郭大明留意到,苦笑摇头。 尽给人看了洋相。 也是人家诗人自己出资。 但李建昆有个在京城百试不爽的玩意,不知道在本县能不能奏效。 至于这本书后面,县里要不要再印,往市场上发行,扩大宣传,那不关他的事。 不信等着瞧。 这都是表象! 李建昆心里门清,老王跟他讲过,目前整个望海县,数这位最有钱! 他们厂生产的轴承,远销好几个省,物美价廉,特抢手。 那么他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李建昆的第一个拜访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