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是在涉及到钱的事情上,更是惊人的积极—— 项目计划用时三年,总计200万经费,第一年给50%,后面两年再每年付给25%。 这可是2000年。 而且是个纯计算的研究内容。 调研工作还有第三方负责。 也就是说成本几乎只有超算的运行费用而已。 就这,其中的电费,火炬实验室还可以享受到京城给的补贴,价格比市电低一半以上。 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 要知道石油系统这会还没完全去行政化呢,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的话,从课题提出到落地没个大半年恐怕很难搞定。 而听黄和维今天这意思,他准备把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压缩到半个月。 能看出来,这是突然面对开放式竞争,真急了。 甚至不排除是借用某些灰色手段(小金库)筹的款。 不过,只要这份协议本身合规,那资金来源对乙方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 反而是他对于付款方式有些意见。 “黄局长,关于这个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能否考虑改成在课题开始的时候,一次性支付?” 这种要求要是搁在20年后,那基本想都不用想。 除非项目期限总共只有一年。 但要是哪个老板敢签这种课题,怕不是要被手下研究生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不过在世纪之交这会,经费管理,尤其是企业发布的横向课题经费管理普遍都比较狂野。 只要甲方愿意,一次给出来也并非不可能。 实际上,常浩南在杜义山课题组读博那会,就有好几个项目是这样操作的。 “这个……” 黄和维明显犹豫了一下: “常总,我就直说吧,在我们集团内部,超过百万的经费使用,就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流程了,那个效率……您也是大型央企的领导,应该有概念的……” 这基本就是承认,他们是从小金库里出的钱。 而金额太大就没办法走小金库了。 在停顿一瞬间之后,黄和维又继续道: “而且常总,就一个三年期限的课题来说,您也不可能第一年就把事情全都做完不是……” 常浩南看了看黄和维,张了好几次嘴,但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其实他想的就是这个。 三年是什么概念? 他从在课堂上设计歼7F,到把涡扇10装到歼10A和歼11B上面,也就用了三年半多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