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冬潮号此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潜伏在华夏划定的演习海域边缘,伺机尽可能多地搜集岛城号驱逐舰的目标信息特征。 这实际上是来自第七舰队的指令。 但体积巨大的核潜艇在水深相对较浅的东海很难施展开来。 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海自的脑袋上。 “那艇长,我们是准备坐底,还是……” 相比于经验丰富的早川,大副林原在加入海自的时候就已经是1992年,并没有经历过跟红海军的斗智斗勇,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有点慌。 前者轻轻摇了摇头: “不急着坐底,那两艘驱逐舰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能开到附近,我们得保持机动能力。” “算算时间,现在正在我们头顶上的这架直升机应该快要耗尽燃料返航了,可能会有另外一架过来接替它,但我出发之前研究过那种法国生产的直升机,在搜潜状态下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等那两架直升机交接任务的时候,我们先把艇艏方向调转90°,再等到第二架直升机回去,他们就会出现一个搜潜的空窗期,我们到那个时候全速离开即可。” 冬潮号的蓄电池可以支持潜艇以22节的水下航速航行超过一个小时,得益于优秀的外形设计和低噪螺旋桨,在使用蓄电池的情况下,这艘潜艇可以保证极高的安静性。 足够离开这片相对危险的海域范围了。 早川冷静的发言让整个指挥舱重新恢复镇定有序的气氛。 虽然一般来说,潜艇在舰机协作的反潜模式面前没什么反抗能力,但90年代的日本海自在技术水平上超过华夏海军实在太多,打个平手似乎也…… 不是不可想象。 更加让冬潮号上艇员们振奋的是,早川对于时机的把控非常准确。 在一次明显长于以往的声呐探测间隔中,潜艇总算完成了一个艰难的90°转向。 接下来,就只要等到第二架直升机的燃料耗尽,出现下一个时间窗口了。 …… 应该说,早川洋二的计划在纸面上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刚刚才离开的第一架直升机,在对自己展开追踪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搜潜作业。 所以,在节奏把控上出了一些问题…… “艇长,已经20分钟过去了,那架直升机怎么……一点撤退的意思都没有?”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刚刚才恢复了镇定的指挥舱又重新紧张起来。 在扩展螺旋线的搜潜模式下,如今直升机的位置,已经距离他们只有10海里左右了。 吊放声呐在原理上对目标方向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如果只有一架直升机进行搜潜的话,即便用主动模式发现了目标的距离,也往往需要多次测定才能最终确定具体位置。 但10海里,实在是有点太近了。 就连早川自己,也逐渐开始怀疑刚刚的判断。 “艇长,再这样下去的话,对方的驱逐舰可就越来越近了……” 大副的声音又在旁边响起。 相比于留空时间终究有限的舰载直升机,常规潜艇如果被水面舰艇缠住,那就是必败之局。 除了上浮认输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办法。 早川本想找一个最稳妥的办法离开,但对方直升机远超预期的滞空时间让之前的一切计划都成为了泡影。 巨大的压力之下,他最终改变了主意: “启动蓄电池,保持4节航速。” 不过这个决定,做的有些太晚了…… 水面之上,首先返航补充消耗的法军AS565直升机重新来到了任务区域。 虽然没有数据链,但两国飞行员仍然可以通过最基础的无线电,用别扭的英语交流。 实际上,9696号机已经探测到了大约8-10海里以外的目标存在,但始终没能难确定方向。 因此,徘徊了20分钟总算等到支援的华夏声呐操作员要求法军直升机再投一波声呐浮标。 后者完全不明就里,仍然以为这是正常演习内容的一部分,自然是依言照做。 甚至这次起飞他们还特地多带了几个浮标,试图挽回一些刚刚提前返航的面子。 “看看这些华夏人,虽然他们的海军装备不算先进,但演习内容竟然如此逼真……” AS565直升机的驾驶员一边用环形航线投放浮标,一边用略带感慨的语气说道。 旁边的副驾驶也对此表示赞同: “是啊,甚至比北约联合演习更像是一场实战,刚才在无线电里面跟他们对话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了些紧张的气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