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就是说实际情况……” 刚刚还满脸扬眉吐气的姚梦娜顿时没了精神,双手叉腰,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怎么说呢……从零开始总装飞机跟之前的升级大修还是不一样,涉及工种的复杂程度也远远比我预计的更高。” “所以好几轮调整下来,还是会出现部分小组满负荷的情况下装配任务等待,而另一些小组处在空闲中等待装配任务的问题,综合效率跟连续移动生产的老办法比没什么变化……” 实际上,姚梦娜搞出来的这套东西已经十分接近后来的“脉动生产线”概念。 而且巧合的是,前世的脉动生产线也是先在镐京投入应用,然后才推广到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 只不过90年代末的计算机硬件和算法水平都还比较有限,因此对这种高级生产方式进行优化的难度很高。 “也不能这么说。” 刚刚一直没说话的何明终于开了口: “其实,最开始用新方法总装前面两架飞机的时候,效率还没有原来的连续移动生产模式高。” “现在经过几次优化下来已经好很多了,说明这个办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能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继续调整下去,肯定能达到理论效果的。” “我们毕竟才造了六架飞机而已,生产上的事情,急不来的。” 何明的安慰让姚梦娜的情绪明显好了不少。 “其实,我也尝试过用你和徐洋姐开发的那个差分进化算法,从数学角度上进行优化,但是……效果不好。” 常浩南记得,上次自己见到姚梦娜的时候,后者对徐洋的称呼还是徐研究员。 这段时间俩人的关系似乎变好了不少…… 他轻轻摇摇头,把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东西丢掉,紧接着解释道: “差分进化算法虽然先进,但也不是万能的,对于这种离散、整数、高维、大规模、多约束的优化问题,非常依赖问题特征总结和经验,而且还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麻烦,总之不适合飞机生产线这样的应用场景。” 听到常浩南头头是道的分析,姚梦娜瞬间来了兴致: “师……常总你有更好的办法?” 私下里的时候,姚梦娜还是习惯叫常浩南师弟,这也算是她的专属称呼了。 不过在公开场合,她还是比较有分寸的。 “更好的办法么,大概是一些路径规划性质的算法,但需要一些额外的时间研究。” “你可以先用普通的遗传算法先试试,效果应该比差分进化算法还要更好一点。” 常浩南先是给出了一点建议,然后又补充道: “我对控制学和优化算法领域的研究纯粹出自兴趣,现在涡扇10、模锻压机还有TORCH Multiphysics软件三块都需要我亲自抓,短时间内恐怕没有太多精力放在这上面。” 旁边一直当听众的何明直接就被这段凡尔赛给惊呆了。 好家伙,你出自兴趣随便研究一下,就碾压了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同行? 让不让别人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