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但非要说的话,倒也不完全是这样——
由于航空工业系统下属很多厂所和子公司的工作都受到影响,因此不少本来忙着做项目的研究人员都破天荒地闲了下来。
这导致之前很难协调的开会时间,如今变得根本就不是问题。
于是,在天气稍稍转晴、并且各地的内涝和洪灾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之后,其实已经早就做好相关准备的梁卓平,便找了个机会跟常浩南见面,询问要不要干脆把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的邀请函给发出去。
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趁这个空当一起到港城开个会。
这段时间常浩南一直在忙防洪装备还有软件收尾的工作,倒是没有太多精力关注航发方面的动态,今天听到这个消息还觉得有点突然:
“梁总,之前丁主任说的,从俄方那边引进D436T1发动机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他还记得上次三个人见面时,最终讨论的结果是等到这件事情有了着落之后再开会。
梁卓平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保温杯:
“差不多吧,三方的条件基本上都已经确定,具体的技术引进形式跟十一号工程类似,刚开始用于地面测试和第一架原型机生产的4台发动机,从莫斯科和乌法的工厂进口整件进行组装,然后逐步过渡到由我们生产核心机以外的所有零部件,在按照这种方式完成300台发动机的订单之后,把全部相关生产任务转移过来,最终实现在两边并行生产俄版和华夏版两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方案……”
“同时,发动机设计方伊夫琴科公司也会跟我们的配套研究所对接,逐步转让全套设计方案,并且跟我们合作,继续改进这款发动机。”
“这……确实已经对我们相当有利了。”
常浩南在听到协议的具体细节之后甚至感到有些惊诧。
这个条件哪怕是跟之前的十一号工程相比都丝毫不差。
要知道这可是航空动力领域,华夏历来的短板,也是对外合作中议价权最低的部分。
非要说的话,或许只能解释为二桃杀三士的策略发挥作用,以及去年被他搓出来的涡喷14确实给予了俄国人很大的震撼:
“那么……我们这边是由哪一组厂所负责对接D436T1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