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以讹传讹-《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第(2/3)页
阿珍好奇:“什么收获?”
爸妈也停下手中的活,望了过来。
“我们遇到了大黄鱼,捞到三百多斤呢!”张耀威得意道。
大黄鱼?还三百多斤?
张父等人愣住。
三百多斤的大黄鱼,得卖多少钱呀?
“大黄鱼?”
张父显然不太信任老二,将目光看向老大张耀华。
张耀华颔首:“嗯!运气还行。这次赚了五十多万,再凑点,买一艘二手中型渔船是没问题了。”
老妈等人都激动不已。
谁能想到,自己家忽然就发财了呀!
尤其是阿珍,她还以为,自己嫁过来的家庭,以后就差不多这样了。可自从大哥回来后,他们家就像是财神保佑一样。
“那今晚得杀个鸡庆祝一下了。”老妈说道。
好家伙!鸡有什么错?开心、不开心都拿它们开刀。
张耀威:“水旺说,今晚到他们家吃。”
“水旺他们收获怎样?”
“也还可以,但没有我们家多,只有七十多斤大黄鱼。”
有这好消息,大家干活也动力十足。
“这还有个葫芦。”张耀华看到藏在草丛中的葫芦。
他们这很少专门弄一块地种葫芦、南瓜之类,通常都是在什么番薯地、玉米地撒几颗种子,基本上就够吃的。
“没用,早就老了。”老妈都懒得看一眼。
十月份了,早就过了吃葫芦瓜的季节。到现在还没摘的,铁定不能吃。
张耀华走过去,将葫芦瓜提出来,习惯性用手指甲掐一下,果然掐不进去,已经硬壳了。
“拿回去做种。”
阿珍提醒:“大哥,没必要。这葫芦不能留种,不是我们以前种的葫芦瓜,是跟六婶要的瓜苗。”
如今农作物都这么搞了吗?
不能留种的原因,张耀华知道,最典型的就是水稻种子。现在的水稻都是杂交的,基因遗传不稳定,会影响种子种植价值。
实际上,以前的粮食种子也会逐年退化,到最后无法种植,不仅不出苗,不长个,不分蘗,不抽穗、不扬花,不授粉,不结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