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潼关之战(上)-《血之孙吴》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东西魏潼关之战是南北朝时期,535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至537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东、西魏军在潼关地区进行的战争。

      韩陵之战后,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不满居于晋阳的大丞相高欢擅命专制,谋欲发兵讨之。

      高欢识破其谋,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六月先机督兵南下。

      七月,孝武帝勒兵迎战,兵败后西奔长安,投靠关西大行台宇文泰。

      九月,高欢亲领兵攻拔潼关,委行台尚书长史薛瑜镇守,自还洛阳。

      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改元天平,史称东魏。

      宇文泰率军攻潼关,斩薛瑜,俘其7000人还长安,被孝武帝任命为大丞相。

      同月,高欢逼孝静帝迁都邺城。

      闰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

      翌年正月,改元大统,史称西魏。

      从此,东、西魏相互兼并,连年征战。

      东魏天平二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秦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

      西魏宇文泰屯军灞上,司马子如等回军,自蒲津夜渡黄河,攻华州,被刺史王罴击退。

      三年十二月,高欢为避免两面作战,遣使向南朝梁请和。

      同时,乘关中饥荒,督军三路讨西魏。

      以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

      大都督窦泰攻潼关;

      高欢亲领兵自晋阳趋蒲坂。

      四年正月,高欢军屯蒲坂,于黄河架三座浮桥,欲渡河。

      驻守广阳的宇文泰得知后,认为——东魏军分路出击,以架桥示渡,实为牵制我军,欲使窦泰军得以西入。窦泰为高欢之骁将,屡胜而骄,宜先击之。窦泰军败,则高欢不战自退。

      而诸将认为——高欢在近,舍而袭远不妥,不如分兵抵御。

      宇文泰率骑6000自广阳回长安,征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