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继续辩诬】-《我们是文官集团》


    第(2/3)页

    ————

    二月初五,天刚大亮,使团一行便出了会馆,走上东江米巷。

    千步廊之东基本都是文职衙门,礼部已近大明门。几人步行没有多久便到了礼部大院外的牌坊处。正好碰见相熟的礼部官员从内匆匆走出,打听之下,原来今天于兵部朝房会议东事,各部尚书、侍郎、各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等人同在。

    几人凑在一块,迅速商量一番,而后使团便折回东江米巷,往回走了百来步,又折而向北。过鸿胪寺再往北就是工部、兵部。

    到了兵部朝房外,李恒福让译官李彦华携带呈文及书籍入内。李彦华入内,先是按部门一一呈上呈文,而后再向在坐诸官请求使臣入内。

    会议本由萧大亨牵头,想了想,便对李彦华道:“还是不了,这本是兵部朝房,方在议事,此时接见外国使臣恐有不便。”

    稍作停顿,又说:“你既呈上了呈文,我们也看了……”

    李彦华立即接过话来说:“即这样,那小的就斗胆留上一留,若是各位老爷对呈文有何疑问,小的正好也带了我国正本的《海东诸国记》可为老爷们答疑解惑。”说罢,便将书呈给了萧大亨。

    萧大亨十分满意,接过书翻了翻,又顺手递给旁边的人传视,“也好,那你就解释解释吧。”

    “多谢老爷!其实如老爷所见,天朝的年号的确是分书在下,非丁赞画所劾……老爷若查此款,他诬自著,丁赞画谓小邦招倭、诱倭、交倭、党倭,此果真近理语乎?小邦自箕子受封之后,至今千年有余,以礼义称之,以忠顺称之,宁为亡国,岂为情外受枉,报穷天极地之冤痛哉?”

    李彦华辩的精彩,萧大亨左右哂之,频频点头,对使臣谆谆之情溢于脸上。

    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也叹道:“你们揭贴之事,件件都老实,我们也不信丁赞画之言。”

    “多谢老爷为小的说话!”李彦华高兴极了。

    户部尚书杨俊民还有疑问,又问李彦华:“那你说,你们曾经有没有与倭同心,而反射天兵的?”

    李彦华闻言暗暗蹙了眉头,反射天兵——这是源自哪一出?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了,原来这户部老爷是指壬辰之战那时的事。他记得当时是祖承训率了一支辽东兵入援,或许轻敌而进攻受挫,其在向上呈报时就说是朝鲜有人伙倭,反射天兵……恐怕老爷的怀疑就来源于此。

    李彦华立即正色道:“启禀老爷,当倭寇焚荡时,却有小邦无知小民,不无一二被掠者胁于虐焰,或许有放冷箭者,但今若以此来称朝鲜举国与倭同心,岂有其理?”

    萧大亨听得笑了,这译官口才不错。

    李彦华继续道:“小的来时,看过山海关外,或有辽东人被掳于贼者,反妆贼样貌,来抢沿边地方,乍臣乍叛,以此为辽东人尽与之同心于贼可乎?”

    这番解释,连杨俊民都听得笑了,遂再没话说。

    杨俊民没话说了,左佥御史陈荐又接着问:“你国于倭奴,有馆待赐米之例?”

    这时李彦华已经相当从容,“对马岛最近我釜山,故我国因其关市往来,或赐米谷,不过是欲探听贼情,再报闻天朝的计策罢了,此事亦载入国王本奏里的。”

    陈荐又道:“虽在奏本,亦甚不可?”

    李彦华微微一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立马回道:“堂堂天朝,以天下兵马,其扫渺然贼,有何难也?而广宁之于三卫,或开马市;辽东之于开元等贼,或给铁锅,恐此亦不过为生灵计,今若以此谓广宁辽东等镇,交通结党云,则果近于理乎?小邦事情,何以异此?”

    这番近乎放肆又僭上的言论,不但没让人反感,反而赢得了赞许,都觉这位译官不仅口才好,还极善应变。于是诸官皆笑曰:“知道了,知道了。”要是使臣来言这种僭上的话,恐怕万万说不出口,不过一介微末小官反而可以无所忌惮,也不会让天朝上官没有脸面,但辩诬的效果却是极好。

    李彦华达到了辩诬的目的,随后退出兵部朝房,而后使团一行继续到各衙门呈文。在呈文六科之后,又先后呈文十三道监察御史、通政司、五府,最后又回到兵部朝房。

    而此时朝房议事已经结束,诸部尚书、侍郎及察院等官陆续出来,李恒福等人见机又跪于前,再将冤情面诉辩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