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发行货币(2)-《人间无为》
第(2/3)页
“当然,现在我们的网点还没达到所有城市都布点的目标。以后还得继续挖潜,在现有人员状况下,如何扩展银行的数量。不过也无需太着急,条件成熟一个,成立一个。”
“西夏、西辽经济发展很依赖东西方贸易,有银行承担兑换和解决长距离运输,自然会支持。”
“大多数城市还是没有太大问题。我们若是普通金融业务问题倒是不大,但若发行铜、铁币短时间肯定不行。”
宋朝尤其热衷铸币,最高时一年发行了570万贯,日常也在100-300万贯,其铸币数量可谓是历史第一。
“南宋境内发行金银币的可行性你们论证过了吗?”
“我们调研过,朝廷的银锭大多用于税银,种类不多,造型粗糙,铸造成铤的形状,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二两)、六两等。”
南宋银锭的外观神似一块肥皂,还有很多蜂窝状的凹凸。或许是因为“丑”的缘故,前世影视剧作品里,很少看到银锭出现的镜头。
银锭防伪和计量,全靠发行者在银锭上刻印的文字说明。
“京销铤银”是宋银铤最为常见的铭文,意思是京城金银交引铺销铸的铤状白银。宋末元初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中记载:“今人冶银,大铤五十两,中铤半之,小铤又半之,世谓之铤银。”此外,还有“京销渗银”、“京销细渗”、“京销正渗”等。
与之配套的戳记,通常有临安城的地名、金银交引铺名、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重量等。
“银锭发行时间长了,信誉也有所降低,收银者为辩真假,大多用牙齿咬一下,根据软硬来判断。导致本就不美观的银锭上尽是齿痕,更加丑陋,且容易传染疾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