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开端-《回档之1995》


    第(1/3)页

    苏杭想着钟长林在幕后的操作,与校长和几位老师招呼过,转向自家班主任:“孟老师,我可以先看看吗?”

    孟文康把报纸递给自己的得意学生,还帮他拉了张椅子:“坐吧,得好好审审了,这个暑假,前前后后地一大群人跑来打听你,我连假期都没能过好。”

    苏杭还没反应,同办公室另外名叫秦雨虹的女老师就好奇问道:“老孟,都谁打听苏杭啊?”

    “多了,来头还都不小,”孟文康看了眼注意力已经转向报纸的少年,又转向对面桌边某个老人:“校长,您也没消停吧?”

    俞仲怀表情有些古怪:“前几天倒是接到一个电话。”

    俞仲怀这么一说,却没有继续,又拿起手边一本杂志翻开。

    校长如此,大家即使好奇,也没有追问,只是同样讨过自家校长带来的一叠报纸杂志,纷纷翻看。

    另外一边。

    坐在自家班主任桌旁的苏杭已经飞快把《青年日报》上的文章看完。

    感觉……

    好像都是自己说的,但那天下午讨论的重点,却没几个。

    只说文章开篇,大致是介绍苏杭如何开始自己的写作历程。

    苏杭当时很坦诚,写文投稿,只是为了补贴家用。当然,从小爱看书,对写作也感兴趣,这些是肯定的。

    然而,到了文章里,苏杭的‘坦诚’是没有的,只有苏杭从小爱看书,喜欢写作,并且如何坚持不懈,如何笔耕不辍,如何在这个暑假下定了决心投稿。

    然后,一鸣惊人。

    同时不忘提起苏杭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及对书法的爱好。

    卓越少年的形象,可谓跃然纸上。

    当然,其中基本以‘参商’代称,算是按照当初的约定,并没有提起自己的真名,也只说他是商都下辖河元市的一名高中生。

    问题是,苏杭从中看到的,却是一种故意吊人胃口的遮遮掩掩。

    苏杭就觉得吧,如果需要,自己的真名啊学校啊住址啊,将来肯定都会被捅出来。

    某人已经没节操了。

    再然后,就是这个暑假。

    只是即将过去的8月份,笔名‘参商’的少年,就有多达9篇文章登录各种报刊杂志。

    可以想见,其中特意大篇幅提及了《青旭》上的《林清和许白》,并声称这篇欧·亨利风格的青春小说在广大读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数以百计读者因此给‘参商’写信,甚至还让《青旭》的销量在一月时间里翻了一倍。

    好吧。

    关于书信,过百是肯定的,用‘数以百计’,也不算太夸张。

    至于销量。

    苏杭其实也知道,因为《林清和许白》,《青旭》的销量,从上月的6000增加到本月的1万,确实接近一倍。

    人家也没说谎。

    然而,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紧接着,就是苏杭正式在《青旭》开通专栏的消息,并且提前预告,即将发行的9月刊,将有两篇‘参商’的最新小说同时登录《青旭》。

    另外还附带某个少年作家的个人访谈,讨论参商个人创作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不为人知……

    写作过程中,咱有个小秘书从旁协助,算吗?

    不对。

    是大秘书。

    个子挺高的。

    至于其他的‘不为人知’,重生这种事,还是不要告诉你们了。

    再接着,文章的最后,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详细列举了苏杭8月份发表文章的一系列报纸杂志和相应的小说名称。

    长长的一串,如同某种徽章,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当然还有配图。

    这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然是《林清和许白》手稿的局部拍摄,配备文字也很有意思:你相信这是参商的手写文字吗?

    不得不说,心机满满。

    因为乍一看图片,读者很难相信有人能手写出那么漂亮的字体,因此,如果文字是肯定式,绝对会引来怀疑。

    现在,人家用反问。

    你信不信?

    于是就给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参商手写的,就算你看了不信,事实也是如此。

    总之,作为一个局内人,苏杭看完了这篇报道,很精准地抓住了文章要推介的两个重点:‘参商’,‘青旭’。

    其他都是陪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