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一下来一堆-《回档之1995》


    第(2/3)页

    “没事,你继续看吧,”苏杭朝桌上一堆示意:“我拆这些。”

    小丫头应了声,重新坐下。

    苏杭拉过椅子坐在窗边的桌旁,找了削铅笔的小刀,先拆开两份最新的样刊,其中一份是上月收到用稿通知的,加上这个,六份用稿通知全齐。

    另外一份,也没有用稿通知直接就发来。

    已经月中,该到的基本都到了,后续大概率不会再有。不过,这么一算,上月的投稿,已经中了9篇。

    还不是全部的十六分之九。

    因为至少最后一周的投稿,当时还在路上,肯定赶不上这个月发行,按照除去4篇计算,相当于12中9,百分之七十五的过稿几率。

    苏杭私下一直在斟酌这件事。

    大概判断,之所以如此,一半原因,是自己超前的‘青春文学’概念,另一半,怕就是书法了。

    就像之前的期末考试,语文能够拿到满分,与自己满篇的漂亮字体密不可分。要不然,至少作文上,文章写得再好,如果字体一般,扣个几分也是理所当然。

    同样,投稿方面,若是没有那一手让人看了就眼前一亮心生倾向的好字,别说75%的过稿几率,能有50%,也算奇迹。

    若是再用一个贴切比喻。

    这件事就像谈恋爱。

    想想看,一个身高一米八还英俊帅气的男模级小伙搭讪姑娘,就算口拙嘴笨一些,成功几率都不会太低。

    更何况,苏杭的‘男模’们不仅有帅气外表,内涵也并不差。

    因此事半功倍。

    闪过这些念头,苏杭又找到两份稿费汇款单。

    拆开。

    两篇文章:

    《梦里的麦田》,6700字,给了千字20,一共134元。

    《徘徊在十六岁》,6200字,属于又一份没有收到用稿通知的一个,却是给了又一个顶格的千字30,一共186元。

    算上之前,还有前几天从《青旭》主编谭丰振那里拿到的1000块预付,合计一下,这个月,已经赚了超过2500块钱。

    2500块。

    这年代,什么概念?

    凭借这笔钱,理论上,苏杭已经可以去买一台低档些的录像机,然后开一个录像厅。

    录像厅啊。

    改开后的蛮荒时代里,很多甚至是在后来登上各种富豪榜单的有钱人,早年都是凭借开设录像厅崛取第一桶金。

    前些天张溢还说起,周末打算去看录像。

    可惜了一场雨。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只能下周。

    今天是8月13日,距离月底8月28日开学,只剩两个星期时间。

    早上听过甘奶奶的那些话,苏杭已经打算再做一些调整。

    接下来的两周,不再赶着学习,尽量过一个少年人该有的假期,睡睡懒觉,看看电视,打打游戏,还有,喊上小伙伴去逛街钓鱼,如此之类。

    毕竟高二高三的课本已经基本过了一遍,习题也做了一些,算是为重生后记忆锐化的效果添了一道加成。

    后续继续的加固,完全可以放在开学后的正式课堂。

    总不能开学了,什么都会了,每天在课堂上无所事事,那也挺尴尬的。

    苏杭又没有跳级或者提前参加高考的念头。

    想着这些,已经拆开了其他信件或包裹。

    基本如同预期。

    除了一封全新的用稿通知,另外两个包裹里,都是读者来信。

    附带信件果然是相应杂志的约稿。

    其中《正茂》给了千字30,比之前的《数不清的流年》翻了一倍,也算诚意。另外一份杂志给了千字25,苏杭也打算再寄去一篇。

    毕竟发表数量才是关键。

    关于投稿,苏杭也打算调整一下。

    接下来,没有约稿的,就不再乱寄了,多出的稿子存下来,直接出书。

    这样可以避免将来的可能纠纷。

    就说另外已经寄出的,暂时不知道对方采不采用,之后就是一个个小麻烦,必须先与相关报刊杂志沟通好,避免这边出书了,那边才计划用上,导致结集比发表还早,产生乌龙。

    事情不大,闹起来却不好看。

    反正,算上已经发表的,已经用稿的,还有几篇确定的约稿,后续炒作时,    16岁少年,短短一个暑假,十几篇的文章发表数量,足够吸引太多人的眼球。

    正梳理着,察觉一旁动静,扭头,才发现谢玲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正瞄着桌上摊开的样刊之类。

    见苏杭看向自己,丫头脸蛋又是一红。

    虽是从小到大的邻居,但谢玲以前对这个比自己大3岁的邻家兄长是没什么感觉的。

    甚至有点俯视。

    因为以前,谢玲才是这片街巷最受关注的一个,主要是学习上,每学期都能拿到奖状,才上初中,家里堂屋都被各种奖状贴满,任何人到谢家,都难免赞叹一番。

    因此,去年刚上初一,谢玲就已经在幻想将来考上大学的事情。

    至于邻家的兄长,以对方不温不火的学习成绩,哪怕进了也算重点的河元二中,她也不觉得对方能跳出这片棚户区。

    高考可难了呢。

    然而,谁能想到,才短短几个月,几乎要被他无视的邻家兄长就已经耀眼到让她不敢直视。

    先是那1022分的高一期末成绩。

    同是学生,即使还是初一,暑假后才到初二,谢玲却比周围大人更明白要考这么高的分数有多难,私下里参照自己的成绩算了算,谢玲觉得,自己也就是900分的水准。

    然而,惊人的考试分数还只是开始。

    短短一个暑假,邻家兄长就又变成了大作家,那些文章,每一篇,谢玲反复阅读,都感觉心脏都会跟着跳啊跳。

    已经是少女萌动的年龄,近在咫尺的如此耀眼,可以想象谢玲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