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卷 《神亦·道器生》/第十九章 慧子与道-《神亦星编》


    第(1/3)页

    第十九章/慧子与道

    ——————————————

    说着,判齿就回过头去,呼喊不远处的智齿、抑齿、魔犸三位想犸长者过来。这三位想犸很快就聚了过来,遵循判齿的意思,跟叶茗茗谈起了此次的圣宇之行。

    抑齿首先说道:“对于圣宇的情况,其实我们了解的很少。我们只是出现在圣宇的一处庇护峡谷之中。峡谷外的世界溢满了炽烈的圣光。我们称呼其为圣光沐场。对于圣光沐场之中的情形,我们所知甚少。圣光太炽烈了,我们的眼睛承受不住,只能短暂地观察。我们的眼睛看不透那么炽烈的圣光,只知道圣光沐场到处都是炽烈命令的圣光。基于这些,我们只能将圣宇理解成漫溢着圣光的上界。勉力观察圣光的过程,既锻炼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所幸的是,这样的伤害并没有严重的后果。”

    智齿说道:“抑齿,你说了这么多,总算是接近重点了。此次圣宇之行的重点是,我们想犸的灵魂被割伤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凡类血肉生命来说,圣光太过锋锐,割伤了我们的柔软之心。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割伤也是一种锻炼。圣光割伤我们的过程会令我们的柔软之心越来越刚强。这就是我们将那片溢满炽烈圣光的世界叫做圣光沐场的原因。圣光洗沐我们的心灵,以一种较为疼痛的方式升华我们的心灵,将其引向更加刚强的状态。”

    判齿说道:“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圣宇的别样关怀——圣慈。”

    叶茗茗好奇地说道:“圣慈?什么是圣慈啊?”

    智齿说道:“圣慈就是圣光的仁慈。这是我们的一种理解。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还有待以后的探索。在圣宇,我们感受到了圣慈。圣慈以一种十分特殊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圣光的仁慈。这种方式就是允许我们犯错,然后促使我们认错,纠错。如此宽仁的溺爱,能够让我们这些血肉凡类的柔软心灵获得憩息,并在憩息之中滋生充沛的灵能,从而成长为不断企向圣光的高尚生命。”

    抑齿说道:“现在看来,相对于圣光沐场来说,那道庇护峡谷反而是一处令我们感到亲和的黑暗世界。或许,那道庇护峡谷正是圣慈的化现。圣光因为圣慈而自弱,衰延为这片黑暗。”

    叶茗茗说道:“这是我听到过的对圣光最为玄奇的理解。圣慈,真没有想到,刚强熠熠的圣光,还有慈弱溺爱的一面。”

    魔犸说道:“圣慈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宽容。圣慈能够容忍一些晦暗的力量接近圣光,并加入卫护圣光的行列。也就是说,魔法也能为圣光和善正效力。只须洗褪它的来历和身份所牵扯的邪恶素性,魔法也可以为圣光的伟业服务。此次圣宇之行,我们不仅仅领悟了圣慈,还获赠了强大的力量。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确这种强大力量的名称。我们正在反复揣摩。相信很快就会有定议的。”

    叶茗茗惊讶地说道:“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难怪我从自然系法术那里感觉到了高尚的品格。原来,这些都是圣慈的宽仁。”

    另一边,介沐清正在欢迎刚刚折返回来的五位晶鸿。

    介沐清说道:“五位晶鸿老师,欢迎你们返回十园之枢。不知道你们此次的暗宇之行收获如何?你们有达成此行的目的吗?”

    离鸿展开自己的双翅,仔细地观瞻了一番,然后悠然说道:“光明的企慕者,现在却身坠暗途。在暗宇,我们迷失在一场暗途之旅中,不得解脱。当我们尝试用黑暗的视角看待黑暗之后,我们看到了黑暗之眼,我们看到了黑暗之眼所看到的万千世界相,也就是世界的背面,我们看到了《十龙器宇图》的阴阳背正,看到了《十龙器宇图》的阴面。就像我们晶鸿的翅膀有阴阳背正一样,宇内之事,无不有阴阳背正。十龙器宇图虽然源于宇外大道,但终究降做了宇内之事,自然也应有阴阳背正。人类在扶莹星上的羽律之章礼堂里见到的那幅《十龙器宇图》就是阳面,而我们在这里透过暗影瞳仁所看到的万千世界相就是《十龙器宇图》的阴面。”

    雯姝接着说道:“无上大道不仅用光明的言旨和法则勾勒了一幅十龙器宇图,还用黑暗的言旨和法则勾勒了一幅十龙器宇图。实际上,这两幅都是同一幅,是同一幅十龙器宇图的阴阳背正。仁域天国为此宇万灵监看着十龙器宇图的阳面,而黑暗之眼则为诸宇十宙监看着十龙器宇图的阴面。阴阳成道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被诠释了。”

    蹇於说道:“相比用黑暗的视角看待黑暗,更为有意义的应该是改变黑暗。黑暗的事物在我们的世界中的比例太过于沉重了,而理想的世界应该是一个阴阳调和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光明与黑暗比例谐衡的世界。”

    璞橐说道:“光明有光明的阴阳背正,黑暗也有黑暗的阴阳背正。秉承阴阳正道,教诫万恶成衡,尽可能多地消解苦难,引导世界走向明暗谐宜,使众生能够以高尚大度之心包容对例,至于达成圆满。”

    旷霭说道:“这就是我们五位晶鸿在此次暗宇之旅中所领悟的暗修义之真谛。因为这番感悟,我们对这场终身的暗途有了正确的理解。由此,我们从暗宇获赠了非凡的暗力——御己之力。从今以后,晶鸿一族将会秉持暗修义之真谛,引导众生寻求另一种平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