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楚臣》


    第(1/3)页

    随着霍州、寿州的兵马南下,巢州的守军以徐明珍次子徐嗣昭所部为主。

    照着最初的计划,由徐嗣昭接替温博出任巢州守将,率部主要负责西南翼防御或进攻李知诰所部淮西禁军的战事。

    而温博所部两万精锐步卒,在经过初步休整之后,则都将进入滁州,与便于机动作战的寿州军骑兵主力会合,一方面压制出现在棠邑的韩谦及叙州水营,一方面配合陈昆从钟离出兵,从西翼扰袭淮东,配合梁帝朱裕及韩元齐等人所率的梁军精锐骑兵、徐州兵从北面进袭淮东。

    在延佑二年最后的几天,这样的计划看不出有半点问题。

    从金陵事变之后,安宁宫所控制禁军及寿州军,都没有打过顺心仗,物资又极度紧缺,太多方面需要调整。

    他们也以为水师主力以及最精锐右神武军被歼灭,淮西禁军损伤惨重没能攻下巢州城被迫撤走,更需要休整。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都不是以人数来衡量的,故而韩谦在棠邑大肆的征兵买马、短时间内将成千上万的精壮民勇编入营伍,寿州将吏同样不以为韩谦短时间内有大规模发动攻势的可能。

    叙州常备兵马仅三千人,事实上他们反复确认过,韩谦从叙州调了两千人马过来——辰州洗氏、思州杨氏、业州田氏与叙州向来不睦,思州民乱祸及思业两州,都猜测到是韩谦在背地里搞手脚,这样情形下,韩谦也不可能一点兵马都不留在叙州——算上江州兵、广德府兵,韩谦在棠邑仅有六千经过训练的老卒可用。

    还要考虑江州兵、广德府兵作为地方兵备,兵甲装备训练等要弱于禁军精锐。

    韩谦当初在茅山组建赤山军,前期除了有桃坞集兵户残部的底子外,主要还趁着楚州兵马与安宁宫对峙,无法分心南顾的情况下,先拿京畿南部的世家宗阀动手练兵。

    在攻陷尚家堡之后,韩谦又迅速率部转移到浮玉山与界岭山之间的郎溪、广德整训,拉开与楚州兵马的接触。

    在再度拖延一段时间之后,待各方面的条件相对成熟之后,韩谦才最终拿同样是短时间内仓促大规模扩张的宣州兵决战,为岳阳兵马东进打开局面。

    不管怎么说,赵明廷、温博、文瑞临,乃至徐明珍都不会轻视韩谦统兵作战的能力,也认定韩谦想到整编出一支两万多人规模、有战斗力的兵马,同样需要时间。

    韩谦毕竟是人不是神。

    不要说战场经历多次血腥拼杀了,没有经过充足训练的新卒,协助守城没有大问题,但在野战或参与攻坚作战,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韩谦这么短的时间内,在滁州北岸接连发动两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寿州将吏觉得也能够理解。

    韩谦背依金陵及江东广阔的地域以守棠邑,怎么都不会甘心在北岸被压制在一座孤城。

    只要兵力允许,甚至不惜付出一点伤亡,都要掌握有纵深的一片区域,才是名将所为。

    不过,包括温博、赵明廷、文瑞临等人在内,都认为在这两仗之后,早早编就的棠邑兵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再有大的动作了。

    之前两仗,棠邑兵依仗战械之利,伤亡要比寿州军少很多,但战死沙场的将卒不会低于两千,受伤而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将卒,也应该超过两千。

    他们有理由相信韩谦手里的精锐老卒,在这两仗中消耗极大。

    即便棠邑兵的规模接下来的十数日时间内,还在不断的扩大,但寿州将吏都同样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棠邑兵的战斗力只会被摊得更薄,野战及攻坚作战的能力会变得更弱。

    大楚水师主力覆灭于洪泽浦之前,失地的左广德军旧部就秘密组建赤山会,是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所预料不到的。

    除了两千精锐会众外,赤山会还提供两千多船工、水手编入叙州水营,确保韩谦从叙州调来的两千精锐里,能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数,都作为骨干编入能登陆作战的战卒。

    韩谦能用的精锐老卒,仅这两点,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就少估算近三千人。

    棠邑兵短时间内急剧扩大到两万四五千兵马,以前者计算,精锐老卒比例仅两成稍多一些。

    再加上徐明珍、温博等人误以为浦阳、亭子山两仗,棠邑兵老卒伤亡极大,会令棠邑兵的老卒占比,更大幅度的下降锐减。

    而以后者计算,棠邑兵精锐老卒比例将近四成。

    倘若将由左广德军旧部为主的广德府民勇计算在内,棠邑兵精锐老卒占比则超过五成。

    浦阳、亭子山两仗,棠邑兵看似伤亡惨重,但实际并非如此。

    韩谦在棠邑编兵为伍,新老卒并非平均分配,而是甲类营、乙类营进行区别。

    甲类营的精锐老卒占比,要比乙类营高得多,一个差不多占到七成,一个则仅有两成。

    浦阳、亭山两仗,主要是以乙类营充当主力,更精锐的甲类营则部署在侧翼,主要通过前插打反击等方式,稳固局面,分担乙类战营的的压力。

    韩谦如此安排,一是如此残酷的消耗战中,他只能狠下心,更多的拿新卒当消耗品,一是要麻痹徐明珍、温博等人的判断。

    实际上浦阳、亭山两仗逾四千人的伤亡,对棠邑兵的战斗力影响,相当有限。

    还有一点是徐明珍、温博等寿州将吏所忽视的,那就是叙州的武官培养体系。

    他们以为寿州三千常备兵力,基层武官数量顶多保持在三到五百人的样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