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应泰畏罪自尽,八旗兵肆虐朝鲜(求追订月票)-《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第(2/3)页

    熊廷弼仿佛是看出了方首辅的心事,说道:“其实我们要掌控辽东的军政大权,不必拘泥于拿下辽东经略。”

    “辽东经略本来就是临时设置的职位,拿下了袁应泰之后,我们可以暂时不补缺。这样一来阎鸣泰就可以用辽东巡抚的身份来主持辽东的军政大事。”

    方从哲一想也是,虽说还有李如柏这个辽东经略副使,不过他的身体最近并不好,参加完李世忠的葬礼后便直接留在了京城养病。

    即使他们将阎鸣泰推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上,以陛下那种搞平衡的政治手腕,多半会把辽东巡抚的位置放给一个东林党人。

    还不如让辽东经略暂时空缺,反正陛下对于补缺的态度向来是能拖就拖,能不补就不补。

    其实万历早就收到了辽东战败的消息,方从哲传来的战报已经是第三份了。

    辽东矿监马云第一时间就把建虏进攻宽甸,贺世贤大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而后李献忠又绕过兵部发来了一份更加详细的战报,李献忠发来的那份十分细致,对于建虏出动的兵力,战斗的经过,以及双方的伤亡都有很详细的记录。

    为了让万历对局势了解的更加清晰,甚至还附上了宽甸地区的地图,以及现在大明在辽东的兵力部署。

    这使得万历第一次对让他花了无数银子的辽东形势了如指掌。

    几天后,茅元仪又按照李献忠的指示,制作了一个辽东地区的沙盘,派人送进了乾清宫。

    万历原本就对军事十分关心,当真正看到赫图阿拉附近的地形后,他才明白要攻破它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李献忠在红透山修城挖矿无疑是在建州身上剜肉,远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做了47年的皇帝,其实他能看到的辽东只是奏折上的辽东。

    这一刻他甚至有将辽东交给李献忠的冲动,不过理智还是告诉他暂时不能这么做。

    所以方从哲将辽东战报传来时,万历早就已经对辽东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内阁的战报并没有欺瞒自己,只是对于战斗的经过以及对手的兵力描述比较含糊一些。

    对于这次战败辽东经略袁应泰肯定要负主要责任,万历随即下旨将其革职,押解京师问罪。

    至于辽东经略的人选,内阁暂时没有推荐补缺,只是说可以由辽东巡抚阎鸣泰暂时负责辽东的军政大事。

    兵部尚书熊廷弼将亲赴辽东主持防务。

    对于这点万历算是认同了方从哲。

    只是接下来对西南宣慰司的安抚成了让万历头疼的事。

    经过方从哲这么一提醒,万历也意识到如果不好好安抚西南很可能要出乱子,一个辽东已经让自己头疼不已了,西南再乱起来他可真的要撂挑子了。

    可如今内阁没有银子,方从哲倒是没敢向自己直接讨银子,但要求从自己的内帑中先借30万两给户部,等今年的“辽饷”征收完毕后,户部再将30万两银子划给内帑。

    说到底这也是辽东战败惹出来的祸事,用“辽饷”来填这个窟窿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要万历垫银子这可是要了他的老命了,于是他便想起了李献忠。

    虽说刚刚才从李献忠那里拿到了一个铜矿,但是现在除了这位宁远伯,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谁能替自己搞银子了。

    很快熊廷弼就从京师中挑选了三千京营北上辽东,准备拿袁应泰回京治罪。

    但是他们还没抵达辽阳,就传来了辽东经略袁应泰在府中上吊自尽的消息。

    很显然这是东林党人给袁应泰提前送了消息,导致他畏罪自杀了。

    不过袁应泰的死活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东林党在辽东的势力已经被清除了。

    熊廷弼很快就赶到了鸦鹘关。

    目前鸦鹘关的明军有1万6千余人,加上熊廷弼带来的三千人也有将近2万之众。

    明军之中西南各宣慰司的残兵约为六千人,这些士兵如今士气全无,肯定是不能用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李献忠麾下的5500骑兵可以用来出击。

    不过对于解宽甸之围,李献忠却表示无能为力。

    根据情报本次鞑子围攻宽甸总共出动了6万2千余人。

    目前至少还有5万人。

    就算他带兵出关也无法硬扛鞑子替白杆兵解围。

    至于通过进攻赫图阿拉来“围魏救赵”也不现实。

    因为如今有界藩城的阻挡,导致他无法从赫图阿拉直接退回抚顺关。李献忠一旦深入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只需要回兵就可以对他来个“关门打狗”。

    最后李献忠给出的建议就是暂时放弃宽甸堡,然后静观其变,等有了变数再解宽甸之围。

    尽管对于放弃宽甸堡,熊廷弼从内心是无法接受的,但目前的情况就算他强逼着李献忠出关,也解不了宽甸之围。

    眼下白杆兵只有自求多福了!

    当然了李献忠并不是无的放矢,毕竟这个“祸水南引”的方案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其实朝鲜人同女真人的关系并不好,历史上金国被蒙古人赶出辽东后,由女真贵族蒲鲜万奴建立的东夏国就长期征伐高丽。

    几乎每一年都会征讨高丽。

    东夏国被蒙古灭亡后,高丽国也曾经出兵攻打分散的女真部落,一度占据了鸭绿江南岸的一些地区。

    当然由于战力问题,尽管高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是对付那些女真部落仍然是打不过的,仅仅2年后,高丽人又被女真人给打了回去。

    双方几乎是年年开打。

    高丽人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优势才勉强没有人让女真人打进平壤。

    但是朝鲜八道中位于北部的平安道以及咸境的大部历史上一直不是朝鲜领土,而属于女真故地。

    在明代之前朝鲜与中原政权其实一直是以大同江为界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推进到鸭绿江一线。

    1392年李成桂建立的朝鲜推翻了高丽后,直接向大明称臣,就连朝鲜这个名字也是太祖皇帝亲赐的,并将其列入了“不征之国”的名单。

    而后朝鲜趁机向鸭绿江南岸的大明土地入侵。

    当时明朝的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蒙古实力,无暇顾朝鲜。

    因此太祖皇帝下令将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徙到辽东,这等于放弃了鸭绿江、图们江一带的土地。

    不过明朝放弃并不等于朝鲜有能力吃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