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個人對物質的需求不同,將別人不需要的物質強加在他身上,這不能叫公平。 每個人對資源的需求不同,有人擅長術法,有人擅長武攻,但他們得到的資源都一樣,這不能叫公平。 每個人對國家的貢獻不同,有人勞動時間長,有人勞動時間短,貢獻多的人與貢獻少的人得到的報酬卻一樣,這不能叫公平。 因為個人所擅長的事物以及發展路線不同,同一種資源對不同類別的人,產生的收益不同。 把資源給不能發揮收益,或不能發揮最大收益的人,這更不能叫公平。 所謂的絕對公平,只是道貌岸然,對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少年將信息大致消化完,隨后再次出言道: “每個人的起點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個人際遇也不同。 形成的想法,得到的機會,也就各不相同,在未來發展中的優勢亦是各有不同。 所以,比起絕對公平,相對公平更加公平?” 凝淵想了解的,其實不單是公平,還有類似于人權,民主,自由等概念。 自從開始學習以來,他對這些概念,均有著別樣的興趣。 直覺告訴他,這些概念最后指向的都一樣,所以他選了“公平”,作為接觸這一方面的開端。 藺重陽在慈光之塔進行的教育,雖然脫胎于儒門,卻也有別于儒門,在某些內容上,慈光之塔這邊會講的更加直白。 畢竟,這里是他準備的自留地,除了他之外沒有第二個聲音存在。 所以,不管的思想,亦或是政策,都能暢通無阻的推行下去,完全不會像在苦境那邊,顧忌一大堆。 缺點就是體量太小了,不管是占地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無法與苦境作比較,資源問題還是地脈被重塑之后才解決的。 不然的話,整個就一窮鄉僻壤,別說和天策王朝所在的北武林做對比,就連西武林的荒漠都比不上。 藺重陽的回答是:“相對公平的難度,不一定就比絕對公平小。 人心易變,世道易變,一切都在變。” “所以,公平存在,但又不存在?”這是少年暫時的結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