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談事還是得在山上-《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2/3)页

    話里確實是謙讓,話外是不是,就要看每個人的理解了。

    “若非當面所見,很難想象此言竟是出自儒門劍皇之口,過度的謙虛可就是虛偽了。”

    昔年藺重陽搞出來的動靜,也是讓太學主能毫無心里壓力,與德風古道打配合安排守舊派的原因之一。

    萬劍俯首共拜劍中之皇的景象還歷歷在目,那些廢物就按耐不住往出跳,是讀圣賢書把腦子都讀沒了,還是壓根不把人家放在眼里。

    “不過實事求是之言,何來虛偽一說,畢竟某些人可是沒將我放在眼里啊。”

    聽出太學主話中深意,藺重陽也大大方方認下了,畢竟是事實。

    在苦境儒門混,筆桿子里可出不了政權,還是要看硬實力,所以不止太學主,藺重陽也想不通他們是哪來的自信。

    “所以他們已經付出代價了。”

    德風古道那邊的書他是看過的,儒門雖然多有學術之辯,理念之爭,但那都是中下層,高層一般都是兼容并蓄,博采眾長。

    太學主雖然不是革新派,但也明白要跟著時代發展,切勿固步自封。

    藺重陽聞言,打趣道:“太學主要保他們嗎?”

    “非也,我只是在想,若是草率解決,未免有些浪費。”

    對,沒錯,在對待那些老頑固的立場上,兩人的態度是相同的。

    若說其中差別,藺重陽是單純的覺得,像這種享受資源待遇卻不做事的人,死有余辜,但既然都要死了,那就再多給儒門做點貢獻吧。

    而太學主則是覺得,那些人不夠上進,既然他都都被整合起來了,完全能提拔一些上進的后輩來接手,既然后輩都提拔上來了,那些廢物的先輩還是消失比較好。

    “確實是有些浪費了,都是我儒門棟梁,豈能落得如此下場?”

    與其他儒脈不同,儒圣明德一脈是包辦身后事的,雖說是全憑儒生自愿,但這個“自愿”卻是可以通過思想引導。

    所以在資源的調控與利用率上,這一脈要比其他儒脈強一些,說直白一點的話,那就是連死人都不放過。

    “聽主事言中之意,是為他們選好了出路?”

    在太學主看來,最好的處理方式其實是讓他們壯烈,然后只要稍加運作,就能為儒門積攢不少聲譽,并以此擴大儒門的影響,以及增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