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千年太久,雖九死其猶未悔-《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2/3)页

    對于自家師叔的思想進步,藺重陽在其中的作用不小,高估自己是所有人的通病,尤其是這種偉力歸于個人的世界。

    “沒有誰是不可替換的,在這樣的世道下,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尊佛便是因為沒有相應的群眾基礎,才會導致失敗。

    但我們德風古道不一樣,我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愿意為蒼生做事的人有很多,愿意為蒼生犧牲的人也有很多,但很多都與從前的他一樣,太過自信,或者說太過盲目,而不考慮蒼生本身。

    “是啊,我們德風古道不一樣,沒有誰生來便高人一等,妄想凌駕于蒼生之上,只能說是取死有道。”

    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從蒼生之中走出的人,本該是蒼生的一部分,卻想要脫離群眾基礎,將自己的人格置于蒼生之上,不把蒼生當人看,于蒼生而言,這種人不該死嗎?

    “我曾見過秩序崩壞的年代,那應當是最壞的世道了,哀鴻遍野,尸骨遍地,蒼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不保夕。

    德風古道發展到現在,是眾人共同的心血付出,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大部分不會愿意再看著蒼生遭劫。

    雖然蒼生因為壽命短暫,無法了解先人悲壯的過往,缺乏深刻的體會,最終隨著時間的流逝將過往忘卻,但是我們不會忘,也不能忘。

    當然,也有人會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現在的一切,畢竟人心易變,都是正常的。

    不過終歸要防一手,防止有心人鉆空子來攪動風云,借機謀取私利。

    教化之舉本就是我儒門之天職,既然蒼生健忘,便由我們為蒼生將過往記錄、講解。”

    在蒼生能夠記憶的時候,便對他們多加引導、教育,若是蒼生忘卻,便需要有人來讓他們知曉,提高他們的智慧。

    而談到這一步,藺重陽的目的已經道明,夏戡玄的態度也已表明。

    “輿論也好,民意也罷,我們不去抓,自會有人去抓。

    起碼有眾人監督,德風古道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質,那便先由我們來開頭。

    若是有后來者做的比我們更好,退位讓賢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苦境很大很大,江湖上不止有三教,還有其他的世家、門派以及國家。

    也并非所有先天人都會愿意為蒼生付出,很多人會說,他們一路走來都是憑借自身努力,與蒼生何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