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死囚试药-《大奉状元郎》


    第(3/3)页

    在权力面前,无人能够独善其身,这也许是官场生存的第一课——要么屈服,要么抗争。

    江茗禹似乎也已经做出了选择,然而,这选择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现在尚且难以判断。

    一切还有待时日,才会有答案。

    江茗禹调出证物,查验先帝驾崩当晚吃剩的一夜七次丸;去掉图克斯洛试毒的那一颗,以及皇上服下的那两颗,此时锦盒里还剩七颗。

    按张管家的想法,得先证明服药过量会致死的假设。他们身边的图克斯洛曾服用过一颗,所以一颗的药量不会致死已经确定,那么下一步,就是得找活人做实验,服下两颗试试!

    于是他们说干就干,正好邢部大牢最不缺的就是死囚;皇上登基时,虽曾大赦天下,但死囚不在特赦范围内,所以牢里还关押着很多人。

    为求高度还原,邢部找来一名六十五岁的高龄死囚,让他先后服下两颗一夜七次丸子!

    死囚服下一夜七次丸后,很快就出现了明显的药效反应。他浑身大汗淋漓,似乎身体内部有一股火在烧,让人感到燥热难当。

    更要命的是,他的下体也同时出现异状,呈现一种鼓包的状态,且持续时间异常长久,久久未能消褪。

    李宣仁作为太医,对死囚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死囚虽有较为明显的药症反应,但并无生命危险,只是一种因药物作用所致的症状,属于正常范围。

    这也为一夜七次丸的安全性提供了证明——这药虽然能激发人的欲望,但并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实质伤害,更不会致命。

    半个时辰过去,死囚依然健在,不但没有猝死,还活绷乱跳的嚷嚷:“快给俺找个姑娘快活快活,要不然……俺就一头撞死在邢部大堂上!”

    死囚服下两颗一夜七次丸后,虽然出现一定的药症,但却没有出现生命危险。

    这说明,两颗一夜七次丸的服用量,并不足以致命。

    这让众人大大松了口气,证实了先帝很有可能并非因为服药过量而突然离世。

    但是这个时候,在场所有官员都懵了圈;他们担心的不是死囚扬言一头撞死,而是烦恼,该去哪找姑娘给他快活!

    按高度还原的原则,确实要有女性与受试者进行实验,以验证先帝是死于服药过量?还是与死于俗称的“马上风”?

    眼看死囚的药效就快退去一半了,情急之下,邢部派人不知从哪牵来一头母猪,然后把死囚与猪关回大牢里!

    尔后整整半刻钟的时间,死囚所在号房不断传出猪的嚎叫声,声大且凄厉!

    还惹得隔壁号房里的其他死囚们,人人心神不安,恐惧不已。

    当房门打开,死囚已经精疲力竭地躺倒在稻草上。

    他的状态似乎比进入时要稍好一些,但下身的状况还是让人难以直视。

    母猪的惨状更是令人心酸——它失魂落魄地乱撞,浑身伤痕累累,似乎刚经历了一场噩梦。

    但即便如此,经李宣仁检验,死囚的生理机能并无大碍,只是暂时的体力透支。

    但母猪所承受的惊吓与伤害,却依然让人感到遗憾。

    这也许正显示出人性的致命弱点——在某些时刻,理智会被暂时掩盖,人会做出本不会做的事,而这,也正是最为可怕的地方。

    同时也让人对一夜七次丸的药效有了更深的认知——它似乎仅能激发人的欲望,却不会对生理机能造成损害,更不会致命。

    这次实验,似乎为之后的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先帝离世的原因,或许真的并不像表面所示那么简单。

    但是实验结果却让张管家头疼了。他挠了挠后脑,嘴里嘀咕:“两颗没死?要不……改试试三颗?”

    这时俞点站了出来,劝阻道:“你们再试下去,就没证物啦!”这时锦盒里,还剩下五颗。

    “还是说……母猪不行,必须得找女人来与之实验?”江茗禹提议道。

    俞点突然灵光乍现,兴奋地说:“邢部大牢还羁押几名女囚犯,本官可以派人去找;只不过……再试一次,这一夜七次丸就只剩三颗了!”

    俞点的提议似乎让他自己也感到十分兴奋。一夜七次丸的神奇药效,让他生出了极大的疑虑,也同时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

    现如今,药物已经越发稀少,这无疑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所以,当他突然想起邢部大牢还关押着几名女犯人时,顿感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李宣仁站了出来。提议道:“可以试试先分析一夜七次丸的成分,然后进行还原,再炼制!如此一来,你们就能有更多的一夜七次丸做实验了。”

    此话一出,张管家和俞点两人不约而同,眼睛为之一亮!

    当李宣仁提出可以通过分析一夜七次丸的成分来大量制造时,这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俞点自然感到无比兴奋,这意味着他可以继续探索下去,揭开这药物更多的秘密。

    李宣仁的主意,让他看到了希望,这份兴奋之情,理所当然会溢于言表。

    但难就难在,去哪请高人来分析成分,还要懂得还原之术以及炼制药丸。

    李宣仁自信满满地说:“这不愁,我师父懂!”

    “敢问若太医,师承何方?”张管家问。

    李宣仁:“小医不才,曾拜于‘七海离真人’门下十余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