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么一声呐喊之后, 毫无疑问,夏原吉成了灵堂的焦点。 从朱元璋到底下的内侍,所有人都牢牢盯着他看。 按着夏原吉先时表现出来的模样, 这时他应该告罪一声, 再缩回老朱身后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夏原吉不止不后退, 反而往前一步, 直视众皇子,铿锵有力问:“敢问诸皇子,以古论之, 投江之屈原为文人乎?滔海之陆秀夫为文人乎?以一二臆测之语, 而放言全体文士皆蝇营狗苟之辈, 譬如以管窥天否?” 文人自有浩气在。 或者说,万事万物, 总逃不过一个理字。 正如此刻, 以诸皇子的尊位,面对区区一个户部主事, 竟然在他的诘问之下,集体讪讪,一时无言。 这中间,朱元璋不掩欣赏的望了夏原吉一眼。 老朱欣赏人,自是有其欣赏的道理的! 接着,老朱一转脸, 便对那群龟儿横眉冷对了:“哼, 咱早就想骂你们了,看光幕就看光幕,天天咋咋呼呼, 感情你们不用老师教了,老师不是文人了是嘛?!以后不准再说这样放肆的话!” 皇子们低头不语,看似认错。 然则,他们内心在想:……可是,这样放肆的说话,真的很快乐欸。 真觉得太子死后,在灵堂之中,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真可惜太子死了,不然大家一起快乐,该有多好。 “若再犯!”老朱威胁,“咱就请家法,揍你们!” 皇子们一听,悟了。 原来老朱也很快乐! 所以才这样不痛不痒的责骂啊! 他们也开心了,转而满面笑容朝向光幕,光幕继续—— 【那朱棣身体到底如何呢? 钱溥(正统四年进士)写的《太医院御医盛寅墓表》里记载了这样的对话。 朱棣二肢痹弱,御医们按痿症(肌肉萎缩)治了很多年,一直治不好,就有人推荐了盛寅。 盛寅进去一号脉就说,这是风湿。 朱棣疯狂点头,说,对对对,以前出塞去驱赶蒙古人,多年阴寒入体,我早说我是风湿了,可是那些御医都说不是,只有你赞同我。 盛寅按风湿开了药,果然立刻见效,之后便授了官。 笑,万历野获篇吐槽的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此时居然已经有它扯淡的雏形了。】 嗯? 朱棡不禁说:“光禄寺的茶汤确实不好吃!” “嗯,这个榜上有名不奇怪。还有翰林院的文章也——”说到这里,其余的皇子们居然看了眼夏原吉。 而后到底礼敬三分,给他面子,不说什么。 “爹,你有没有考虑过想个办法,让光禄寺的饭菜好吃点?”皇子们问,“我们倒是没什么啦,吃得不多,但大臣们吃得就多了。” 老朱不高兴:“对厨子那么多要求干什么?好好做菜给你吃不就行了!” 说罢,他瞪了眼朱棡,威胁问:“你对光禄寺的饭菜有意见吗?你对厨子有意见吗?” 朱棡连忙道:“没有,没有,儿子没有。” 话说,这厨子和朱棡,还有段渊源,乃是朱棡鞭打了厨子,老朱知道之后,特意写信骂了儿子,说,我谁都不姑息,唯独从来没有打过厨子! “对做饭的人要心怀感恩,知道吗?!”老朱再次喝道。 皇子们瞥了晋王两眼,不跳这个雷池,接着说其他:“但是武库司的刀枪和太医院的药房也不靠谱,是不是有点太可怕了?” 当然可怕了! 好啊,朱元璋真是一股怒火自胸膛直冲天灵盖,张口便是喝骂:“万历鳖孙!武库司的刀枪不靠谱,这还有什么可想,必是中间有人贪污!你的刀若不快,就是库里的刀枪全锈掉,徒然被天下人嘲笑耳!” 如此骂了之后,又怎么样呢?都不知道是自己几代孙! 朱元璋心塞转眼,一转正瞥见朱棣的腿,也是怒气冲冲:“怎么就风湿了?不知道塞外天寒地冻吗?注意防寒保暖!别仗着自己年轻,就胡乱糟蹋自己的身体!” 语气虽冲,里头的关怀,朱棣却是收到了。 【盛寅的老师叫王宾,从前和医科圣手戴思恭同游,想学对方的医术,碍于自己老了,不想执弟子礼,就偷了戴思恭的医书,学成后医满吴下,成为吴门学派的代表之一,因为没有孩子,把医术传给了盛寅。】 对于这一段,大家想了又想,觉得只能评价一声: 字少事大。 皇子们齐齐摇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达者为师,不寒碜啊,何必呢?” 关键是,你做了这事儿的结果,就是未来很多很多很多年后,大家还牢牢记住你做的这件事,还把它告诉了我们啊…… 就好像老四夫妻情深这点小事啊! 穷极无聊的未来人,都要把它拍成电视剧,全球传播,切…… 有心思转得快的皇子——没错,还是代王。 代王朱桂刚才一肚子阴谋诡计完了,现在却觉得,做人,最好还是走走堂皇大道,于是竟整肃衣冠,来到夏原吉面前,一拜到底: “夏主事方才之话,振聋发聩,真乃是我一句之师也!请受一拜。” 夏原吉一愣,又听代王大义凛然说: “不知夏主事可有写书的习惯?可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写入书中,也好以我之浅薄,教育后世之人。” 夏原吉:“……” 大家:“……” 可恶啊,这老十三,脑子转得太快了吧!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夏原吉既然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名臣,那他写的书,就有极大概率流传下去,并被后世找到解读啊! 只是一刹那间,代王已有了后世之门票! 当大多数皇子对代王投以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之际,朱棡兀自沉思。 他在思考:戴思恭,不是就是给我和老四,还有太子大哥都诊治过的名医吗? 【戴思恭,师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朱丹溪最重要的弟子,元末明初,四处行医,声望极高。 洪武7年,老朱让他来干活,他不愿意去,以“不循古方”为由退隐。 洪武19年,朱棣因为贪嘴,吃很多生芹生了大病,韩奭治不好,又有臣子推荐他,朱元璋就派人带着礼物和钱再去请。 戴思恭问诊一番,确认朱棣得了寄生虫病,就给开了一剂药,立下“细蝗”,病就好了。 朱棣很感激,也很机智,知道这是难得的名医,让身边的袁宝、王彬赶紧跟着好老师学习医术,还让他的儿子戴宗儒跟着自己。 戴宗儒陪朱棣北征出塞,出力颇多,但很可惜英年早逝,洪武27年死掉了,享年45岁。 王彬事迹不详,至于袁宝,靖难期间一直是他陪同朱棣征战,后来官至太医院判。水平嘛,大概还暂时达不到的程度。】 朱棣这毛病,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这事儿朱元璋还记得,其他皇子就知道得不那么真切了。现在听了光幕这么一说,有些疑惑,又有些皱眉: “我记得老四得的明明是瘕聚吧?为什么要说寄生虫?这个名字好可怕啊,仿佛虫子生在了老四体内,听着就叫人头皮发麻。” “下细蝗的话,确实是寄生虫啊,噫——” “别说了别说了,一想到寄生虫病我以后都不敢吃生芹。” “看来这病的名字取得更骇人听闻一点,更有助于大家远离生芹。” 无论如何,朱元璋的目光再度落到朱棣身上: “不乱要吃东西,管住你的嘴巴。” 话虽然依然严厉,眼神却已变得关切。 朱棣觉得自己此刻真是爹的心头宝了,不禁感情充沛地回应:“爹放心,儿子再也不吃了!” 老朱点点头,叹气道:“知道就好,咱为了你的病,真是操碎了心!还有你,晋王,你也给咱好好养着,让戴思恭再给你诊治诊治。” 朱棡也很感动,爹虽然在刚刚斥责了他,可还是爱他的。 感动完,他又暗暗瞥了眼朱棣。 他是哥哥,他在爹话中,却屈居朱棣之后! 【洪武31年6月4日,朱棣又给戴思恭写信。(老朱此时还未去世) 两三年前(洪武28-29年),我腰痛,针药不效,靠你的“滋阴丸”治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