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拿关二爷开涮-《寒门栋梁》


    第(1/3)页

    早饭吃的很简单,南瓜糊糊就着咸菜。周致满满的吃了两大碗后,擦了擦嘴便又从灶屋搬运稻谷到小独轮车上。

    今日天气好,母亲和姐姐也有的忙了。马上要转寒了,冬衣要拿出来晾晒一下,小了的要改大,破了的要缝缝补补。母亲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穷三年,富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听到母亲这句话,周致就想笑,在周致的记忆里周家穷苦可不止三年了,可这富嘛,好像从来没光顾过周家。

    和母亲姐姐二人打了招呼,周致推车又回到了晒谷场。此时晒谷场上的人更多了,也热闹起来。

    每年此时的晒谷场都是农人们寻乐子的好场所,欢声笑语不断。今年又是风调雨顺,每一家打的稻谷都不算少,更是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虽然说那不算少的稻谷仍然要节省着吃,仍然是填不饱干瘪的肚皮,但农人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是每顿还有口饭吃,官府不来找麻烦日子过的安稳就很知足了。

    小弟周少成一只小手举着一根长长的木棍,眼睛瞪的溜圆,煞有介事的站在自家的稻谷前,时不时的轰赶一下鸟雀,很负责任的样子。

    周致摊晒好稻谷,随后把晾晒好的一石稻谷放在了碓床旁。

    在后世的时候,周致从来没见到过碓床这样的老物件。穿越到大明也算是见到了古董,开阔了眼界。

    这碓床由碓窝和踏椎两部分构成。碓窝就是在地上挖出一个深坑,而后放入一块巨石。在巨石上凿出一个圆窝,窝口直径一尺半左右,窝深一尺有余,整个圆窝上粗下窄。稻谷便是要放入这个被称之为碓窝的圆窝里。

    踏椎则是一根木杠,在木杠的一端缚着一块石头,做成杵的模样。木杠的中间用立石架起,木杠的另一端是人踩踏的地方。

    在踏椎的一起一落冲击之下,碓窝里的稻谷便慢慢去壳。

    碓床是一种费力杠杆,舂一石米下来,壮汉往往都是要汗流浃背。

    周致将十来斤稻谷倒入碓窝,随后脚踏在踏椎上,开始舂米。

    那一边几个农人早已将稻谷晾晒出来,没有了别的活计,便凑在一起嘻嘻哈哈的说笑起来。

    王老伯说笑的最是欢快,他家里的日子虽说过的一塌糊涂,每年都需要借粮度日,但他却是个乐天派,整日里笑呵呵的。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肚子里却装着很多的谜语,成天见了人便会给人出上几个谜语,等人家猜不出来,他就会讪笑一通,自以为很了不得。

    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谜语方面,在整个白岳村还真是没有人比得过王老伯,就是连社学的王夫子也不行。王老伯还自己为自己送了个绰号,“破谜童子”。他都五十多岁了还自称童子,每每说起让人不禁笑个不停,可他却乐此不疲。其实按他自己的说法,称童子表示他所知还很少,不足为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