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给朱明王来一点小小的大清震撼【求追订】-《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2/3)页

    然后就是包衣军这边了。

    内务府很顺利的就制造出来了被命名为“雷霆炮”的车载臼炮,以及被命名为“靖远将军炮”的五千斤长管炮,都是发射木托开花弹的。

    木托开花弹是在英法两国的工匠的帮助下制造出来的。

    现在近有雷霆炮,远有靖远将军炮。

    又练出来了五万包衣军。

    再加上大清本来就拥有的绝对的骑兵的优势。

    这一下如果再和逆明打起来。

    肯定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和珅,内务府要抓紧制造枪械火药!朕估计,今年冬天就要和逆明有一场大战了!”

    乾隆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说道。

    在一旁陪着的和珅急忙说道:“皇上放心,奴才会盯着下面的人抓紧准备的。”

    “这雷霆炮和靖远将军炮好是好,就是太消耗火药了,这一战下来,就是烧钱啊。”

    乾隆有些心疼的说道。

    别说打仗了。

    训练起来也挺消耗钱的。

    “还好有英法友邦相助,否则按照以前产火药的成本...这种仗还真的打不起。”

    一旁的福康安摇头说道。

    “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只要能剿灭逆明,夺回广东,砸个几千万两银子也是值得的。”

    当然是值得了。

    广东可是能给大清朝每年提供小一千万白银的小奶牛啊。

    别说几千万两白银。

    就是几个亿。

    那也得往下砸!

    没钱就苦一苦百姓,让汉人老百姓忍耐忍耐就有钱了。

    说着。

    乾隆已经走下了高台。

    在几名太监的搀扶下骑上一匹温顺的母马。

    在已经列队完毕等待乾隆检阅的包衣新军们面前缓缓策马而过。

    包衣新军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等乾隆骑马而来的时候。

    便一齐高喊。

    “保大清,灭逆明!”

    “保大清,灭逆明!”

    一声声的整齐的高呼让乾隆感受到了这一年来难得的快意。

    这等精锐,五万还是少了点。

    不过已经堪用,足够把逆明堵在广东了。

    等再练五万包衣军。

    组成十万包衣大军。

    到那时候。

    逆明何愁不灭?

    如今已经是八月份。

    等九月秋收过后。

    包衣新军就可以沿内核南下,补充赣州大营。

    十月份开始入冬,广东天气干爽,正适合作战的时候。

    到时候可以尝试把南雄州夺回来。

    在逆明的头顶上插上一把刀子。

    让其夜不能寐,军民丧胆。

    逆明只有广东一省。

    而大清有江南,有湖广,有四川,有中原,还有满洲、内外蒙古等。

    而大清朝上有明君,下有名将,地方安靖,海晏河清。

    毫无亡国之征兆。

    这是以天下之力,打广东一隅。

    焉有不胜之理!

    ...............

    就在志得意满的乾隆皇帝在视察他的宝贝包衣军的时候。

    大明朝的朱明王也行走在广州府番禺县的莲花山脚下。

    和他随行的还有两个月前完成生产的王后罗香梅,还有内阁右丞相罗芳伯。

    罗香梅在两个月前产下一子,取名朱宜錾。

    大明封建主义接班人算是有了一个候选人了。

    而且按照朱道桦的想法,这皇帝继承制度还是选用比较稳定保守的嫡长子继承。

    在朱道桦设想中未来的大明的制度之中。

    他不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继承人。

    因为雄才大略意味着折腾,而折腾的事情....朱道桦打算在自己这一代就办完。

    而罗香梅在产子之后。

    石香姑也怀上了。

    于是乎罗香梅在出了月子之后就跟着朱道桦满广东跑。

    这才刚刚视察了在琼州府的养马场和大明陆军第十一旅训练,就乘船返回广东,在番禺县莲花山脚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大明陆军十一旅之所以放在琼州府,是因为十一旅是唯一的骑兵旅。

    琼州府的人口相对较少,全府人口一百万左右,还有大片的未开发的地盘,同时也有大量的平坦的地方,适合大办养马场,也适合骑兵的训练。

    现在在琼州府的养马场还在选育阶段,就是用从西方带回来的马种和从北方朝鲜、日本等国买回来的蒙古马杂交选育。

    暂时还无法提供战马。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明军的骑兵就没办法办起来了。

    由于东西方贸易上,中国有着极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出口商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等,基本上处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而中国基本上又不需要什么商品进口。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白银大量流入并且永久停留在了中国。

    而现在明王府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需要进口的商品的——比如说战马。

    这就让从西方范海而来的商人们看到了商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