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冉方的这番话,嬴政从未听过,也从未如此想过。 当初学吏制推行时,就遭受了群臣的反对,毕竟这已经威胁到了那些贵族和大臣的利益。 即便是这样,学吏制也给大秦带来了清正廉明的官员,为大秦注入了一些新鲜的力量。 例如新上任的廉良才。 可如此挑选官员,与朝中那些世袭官员格格不入,基本上都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他们想要走进皇宫,至少要走上十几年时间,可那时的他们已经到了老骥伏枥的年纪了。 这个问题嬴政从未想过,可是现在冉方说出来,他好像也明白了一些其中的关键。 “先生所言甚是。” “可天下黔首何其多,又如何能挑选其中的治国之才呢?” 冉方看着他满面愁容,心中也不由得对嬴政有了新的看法,能感觉得出来,他心中确实是惦记着大秦的发展。 只是他的思想有些局限,没有真正解救大秦现状的法子。 “从大周开始,朝廷的选拔方式乃乡举里选,表面上是‘客观’的选拔方式,实际上却还是世袭制。” “要想从根源进行改变,那就首先要杜绝世袭制,创办科举制,即可通过考题选拔的方式,这样就杜绝因为出身而限制了民间人才入仕。” “而且,这些人背后没有大家族的支持,入朝为官之后也不会第一时间倒向任何的官员,他们总是要想着陛下的。” “他们也能真正理解百姓之苦,知晓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才会真正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儿。” “虽然人会变,可能最后他们也变得和那些贵族一样,可朝廷却一直会有新的力量涌入,发现谁有私心或者不利于大秦的行为,便可直接驱逐,再找新的人。” “而不是现在这样,只能看着那些坏透了的官员,却无能为力。” 最后几句话,说出了朝廷的现状,也是这一桩贪污案之后,嬴政面对的最是为难的问题。 现在冉方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倒是让他也有些蠢蠢欲动。 他不由得夸赞道:“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这话说的冉方也连连点头,没想到嬴政看事儿也是十分的精准。 若是科举制能够在大秦推广,那各地方有才能之人定会入朝一试,或许像刘邦那种心中有沟壑的人,也就不会惦记着造反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