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朱看到被二虎打得鼻青脸肿的邱玄清,心情总算是舒坦一点了。 “邱玄清,你觉得如何才能让天下人信服,让你信服?” 邱玄清抹了把眼泪,恨恨地道。 “陛下,臣请求当庭问三皇孙几句话,若是三皇孙能答上来,臣自然是信服的!” 老朱闻言心里顿时再次不悦,后悔自己喊早了,应该让二虎再踹他几脚。 虽然老朱知道朱允熥聪明,但朱允熥毕竟还小,又没接触过朝廷事物,哪是他们这种为官多年的对手? 他生怕朱允熥一个不小心,就着了别人的道,到时候自己就算有心维护都来不及了。 然而,就在他这样想的时候,朱允熥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皇爷爷,孙儿愿意一试!” “朱允熥,你可想好了再说,不懂的不要乱说!” “皇爷爷放心吧,孙儿心里有数!” 老朱见大孙这样说,也只好硬着头皮点点头。 “好吧!” “你来回答邱玄清几个问题。” 朱允熥闻言朝着邱玄清躬身一礼。 “请这位大人提问!” 邱玄清故意咳了咳,然后像个出征的将军一般,昂首挺胸地说道。 “敢问三皇孙,您是如何看待保定府、河间府的两份报灾折子的?” 朱允熥闻言澹澹地道。 “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这两个地方距离不远,可一个说自己境内遭遇冰雹,可能影响秋税的征收,请求朝廷减免。” “另一个却说有蝗虫啃食庄稼,致使部分百姓颗粒无收,请求朝廷减免一部分赋税,与民休养生息。” “首先,我不知道两地确切的详细情况,因此无从判断两地是否有冰雹和蝗灾。” “其次,我对两位知府的人品、过往履历并不清楚,无从判断两人说的话是真是假。” “最后,两人在奏折中语焉不详。比如说保定知府的奏折中说冰雹所降,颗粒无收。但他没写多大的冰雹,也没写冰雹持续的时间,更没写冰雹所覆盖的区域。是覆盖了保定府全境,还是只是保定府境内的某个县?” “另外,冰雹一般多出现在春夏相交之季节,此时乃夏秋之际,不是冰雹的多发季节。” “还有一点,冰雹往往覆盖面较小,多数时候都只局限在几里地的范围内,罕有大面积的冰雹现象。” “因此,保定府的奏疏就算不是造假,也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夸大其词,有骗取朝廷减免赋税的嫌疑。” “河间府的奏折也有问题,蝗灾往往遮天蔽日,牵连数省,很少有聚集在一地的事情发生。如果只是庄稼地里有部分庄稼被啃食,就急吼吼地上书朝廷请求镇灾,那朝廷的赋税缘何而来,朝廷收不到赋税,又如何维持运转,又如何抵御外侮,保国安民?” “孤既没有皇爷爷的雄才大略,又不像皇爷爷那般治国理政多年,对于大明各府县的人文地理,如同掌上观纹那般清晰,更不如皇爷爷对大明各级官员品行优劣那般了解。你让我如何凭借奏折上的只言片语,相信他们所言是真,而不是伪托灾情,骗取朝廷的镇灾银子呢?” 朱允熥这番长篇大论一出,宫殿内的所有人都被镇住了。 哪怕是质问朱允熥的邱玄清,看到朱允熥如此条理清晰,一句磕绊都没打,也被朱允熥这番话给震撼到了。 此子才思尚且不论,单说这个心思之缜密,将来若是当了皇帝,一定是个比老皇帝还难缠的主! 其他人的心思也差不多,既震惊于朱允熥的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又震惊于他的心思细密,竟能通过只言片语分析出这么多东西。 再结合此子的年纪,说一句天生圣君都不为过。 只是可惜,这般好才情,竟然落到了三皇孙身上…… 朱棡可没他们那么多顾虑,见大侄子说得如此精彩,当场就拍起巴掌叫起好来。 “大侄子说得好!” “这才是天生皇帝胚子!” “要是啥事都被底下的臣子牵着鼻子走,那还当个屁的皇帝,还不如放把火把皇宫烧了,找个寺庙当和尚算逑!” 这话多多少少有点大逆不道,甚至有诅咒君上之嫌。 老朱狠狠地瞪了朱棡一眼,随即也跟着为大孙喝彩。 “大孙好样的!” “咱这回倒要看看,谁还敢质疑咱给大孙开小灶了!” “说句丢人的话,咱大孙刚刚说的那些话,有些咱都想不到!” “若不是听了咱大孙的话,咱都不知道冰雹多发于春夏相交之时……” 众人听到老皇帝这般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能硬着头皮称赞。 “三皇孙心思缜密,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贤王也……” “三皇孙贤明!” 老朱听着众人的称赞,才不管他们是发自肺腑,还是违心之举呢,只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朱棡那逆子有一句话说得对,要是当皇帝啥事都被人牵着鼻子走,那还当个屁的皇帝! 老朱之所以喜欢这孙子,就是看中了这孙子有主见,不会任由别人摆布! 说句难听点的话,他这个当皇爷爷的想摆布大孙,都得被大孙在脸上画个王八呢,更遑论别人了? 只有把大明交给这样的人,他才能放心地闭眼。 高明等三人听到朱允熥这番话,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高明本人更是泪洒衣襟,感慨自己三生有幸,能教导这样一位聪明颖悟的圣君之才! “陛下!” “微臣出来说句公道话,三皇孙方才所言,哪怕是老夫也教不出来!” “此乃三皇孙天纵之才,天人之资,跟微臣等三个朽木无关,我等不敢贪天之功!” 老朱听到这话心里更开心了,激动地抱起大孙,俾睨地看向下方众人。 “尔等可还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三皇孙天纵之才!” “陛下有此等好圣孙,实乃大明亿万百姓之福啊!” “哈哈哈!”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大殿里还夹杂着老朱那夜枭一般的笑声。 老朱在笑过之后,不由将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朱允炆感受到皇爷爷的目光,吓得浑身一激灵。 “允炆,你觉得和你弟弟比如何?” “皇爷爷,三弟乃天纵之才,孙儿本就无意相争。” “今天早晨孙儿上书请求就藩,实在是发自内心之想法,并未有任何其他杂念,还望皇爷爷成全!” 老朱听到朱允炆这样说,满意地点点头道。 “嗯!” “咱知道你是好孩子,不会因为这点事生出别的想法。” “但有个人说得对,你毕竟担了那么多年皇长孙的虚名,咱总得给你个公平相争的机会,让你明白自己差在哪儿,而不是像某些人似的,只会暗戳戳地说咱偏心!” 朱元章这话明显另有所指,但朱允炆也扛不住这番说辞呀,吓得他赶忙跪在地上请罪。 “皇爷爷,孙儿万万不敢有此念啊!” “孙儿知道自己不论才情还是能力,都远远比不上三弟,孙儿早在大本堂读书之时就意识到了。” “孙儿天天苦读,但不论孙儿如何努力,在读书上都差了三弟好大一截……” 朱允炆还想再说一些,却不料被老朱给打断了。 “行了!” “不用过分谦虚,你也是个很好的孩子。” “即使这样,为了表示咱一碗水端平,咱还是要给你个机会。” “咱会给你和朱允熥每人一块封地,让你们两个独自治理,考验一下你俩的治理水平。” 老朱这话看着是对朱允炆说的,实际上是对着跪在下边的一众官员说的。 虽说他今天召见的官员不多,但也囊括了六部九卿,算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堂了。 另外,朱棡代表的是皇室宗亲,汤和代表的是武将勋贵。 还有朱允熥的三个师傅,更是可以代表江南士林。 这样看起来,此时大殿上的众人,可谓是将皇室勋贵、朝野上下都囊括了。 一众官员还以为皇帝陛下会当场立下皇太孙呢,没想到还有此等意外之喜,一个个不用交流了,直接山呼皇帝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此法再好不过。既可以磨炼两位皇孙,又可以让两位皇孙感受到压力,更迅速地成长起来!” “陛下圣明!” 老朱听着众人高喊圣明的声音,心里只有阵阵冷笑。 咱圣明个屁,不过是哄你们玩玩罢了! 就算咱大孙把封地治理得一团乱麻,咱也能给他拾掇利落喽! 当然,这话老朱也就是心里想想,才不会说出来呢。 因为他也想给大孙点压力,让大孙知道自己不是板上钉钉那般稳当,才能更加勤奋地跟着三位先生学本事! 至于封地之事嘛,不过是老朱的一石二鸟之计。 既湖弄老天爷,免得天妒英才。又湖弄文武百官,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 只要他不开心了,可以随时取消,随时册封皇太孙。到时候要是有人敢拦着,哼哼,就让他看看咱的刀快不快! “来人,把咱的地图抬上来!” 随着老朱的一声令下,顿时有几个太监抬着一幅硕大的地图出来,并且在大殿的地上摊开放平。 众人一看到这景象,心里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皇帝陛下这是打算当场分封吗? 老朱抱着大孙下了台阶,踩着地图走到“凤阳”边上,将大孙往下一放,指了指凤阳的位置道。 “大孙,看中哪里,就把吴王印放在哪儿,哪儿就是你的封地啦!” 明眼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老皇帝是想让三皇孙选凤阳。 毕竟,凤阳在大明有着超然的地位,不仅是当今陛下的龙兴之地,还是大明历代先皇的陵寝就在凤阳。 另外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皇帝陛下几次三番想迁都凤阳。为此还在凤阳兴建了皇宫、城池,太庙等一应设施。 可以说,跟金陵的皇宫相比,凤阳那个才是满血版,是老皇帝花费大心思建造的皇宫。 事实上,老朱自打建都金陵就一直琢磨迁都之事,只是凤阳之地确实太过狭小,不足以作为一国之都,这才一度停止建造。 但即使如此,老朱依然将凤阳定为“中都”,还时常派遣亲王前往祭祖、练兵之类的。 老朱将大孙放在凤阳城边上,就是希望大孙能看到凤阳城上大大的红色圆圈,顺便将吴王印放在圈里。 然而,朱允熥的眼里可没有凤阳。他先是看了看北边的长城,又转过身看了看大明绵延的海岸线,最终选择了星辰大海。 老朱见大孙奔着海边去了,气得他当场咳嗽起来。 “大孙,你可想好了再放!” 朱允熥都想好放哪儿了,脚都踩在松江府的边界上了,听到这话当即停下脚步,心想皇爷爷是不是点我呢,想让我先谦让一下? “皇爷爷,孙儿觉得二哥年长,还是应该让二哥先挑!” 老朱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当即僵住。但大孙已经说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允炆呀,你弟弟有孔融让梨之德,你就先挑个地方吧。” 朱允炆可是真想就藩的,听到这话当场喜滋滋地来到地图前,摘下自己身上的一块玉佩,放在凤阳那个大红圈里。 他早就惦记上这个地方了,原因只有一个,这里的宫殿是现成的。 自己要是跟小蛮搬过去,就不用费心劳力地建王宫了,可以直接搬进去住。 而且凤阳之地百姓富庶,在那儿当王爷简直再好不过了。 然而,老朱见状又咳嗽几声。 “允炆呀,你要不再考虑考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