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征粮、解粮,原本是朝廷衙署职能。只不过,明代开国初期有着一定的历史特殊性,朱元璋选择了粮长制。 受连年战争影响,许多地方人口数量锐减,大地主所剩不多,土地也变得十分分散,完全依靠地方官来收粮,对县衙来说是一种巨大压力,为了转嫁这种压力,更好完成征粮任务,粮长制便出现了。 粮长的人选很简单,在征粮万石的区域内,谁纳粮最多,排个名次,选择前四名,那你们就是粮长了,然后瓜分区域,各自负责区域的两税收运。 明初的治理,所依靠的并非是大地主,而是中、小地主。 粮长制、里长制的设计与出现,与此时的土地形态,人口分布,经济关系是适应的。 只是粮长手握协助朝廷收运税粮的权力,他们是会借此机会营私,盘剥百姓,中饱私囊。 顾正臣不知道这是老朱的疏忽,还是老朱的妥协。 事实上,粮长制的缺陷不在于粮长收运税粮,而在于缺乏过程监督,缺乏中间环节的补偿,粮长是中小地主,他们不是提款机,一年提两次也就罢了,抗下也就过去了,若是每年提两次,他们自然要想办法收点手续费。 顾正臣的强势让周大禄感觉很不舒服,但又不敢公然与顾正臣作对,此人句容的风头正盛,深得民心。 当然,周大禄也不敢去找老朱辞去粮长,如果老朱深究下来,自己的皮估计也能挂在土地祠里,告状这种事就算了吧。 “县太爷说该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只是若不能一视同仁,呵呵……” 周大禄服软。 顾正臣看向骆韶:“传所有粮长,后日至县衙议事!” 骆韶见顾正臣认真,只好答应下来。 回到县衙。 顾正臣坐在二堂,略是沉思,开始落笔。 张培端来茶碗,看着投入的顾正臣并没说话,只是站在一旁安静地陪护。 直至两个时辰后,天色暗了下来,才收笔吹墨。 “老爷,这是?” 张培好奇地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