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没有人怠慢,尤其是杨明志一身军装与一排勋章的形象,更迫使所有人紧张起来。 聚集起来的人们纷纷大踏步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场所,等候最高上级的检查与评估。 喧闹的场地迅速安静下来,现在面相杨明志展现的,就是包裹住两座工厂的烧砖围墙,以及一条超过十米宽的被积雪覆盖的水泥路。 两个工厂的正门都是面相南方,西边是835厂,东边是834厂。 当然,仅从外表上杨明志根本不能分辨它们的不同。 当局在新西伯利亚市建设新的工厂,其规模样式几乎都是恒定了。即一些大型厂房并排排列,辅助性的建筑也都在固定位置,还有一些供汽车装卸的起重器材,位置亦是恒定。 可以说,当局就是使用同一张设计平面图,建造了许多工厂,最后围上一圈砖墙事情就解决了。 这番颇为死板的操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它的建设速度整体是非常快的,对于需要极大效率从荒地变成可以生产战略物资的工厂的苏联,它非常必要。 不好分清并不是大问题,毕竟正门横着挂着的匾额,除了巨大的俄语标识外,最明显的就是数字了。4和5难道还分不清么? 除去匾额外,杨明志已经下定决心,两个工厂存在的意义有所不同,基于现在的迫切需求,834厂将承担最大的生产任务。 一挑沉重的扁担压在杨明志的肩膀,他知道自己的时间非常紧迫,如果这些工人们有所怠惰,自己必将亲临前线,拿着棍子敲打怠惰者,或是直接将其踢走不说,直接找到州的工人委员会要求换人。 因此,检查的头一站就是834厂,杨明志最先去的也是厂长办公室。 他执意先来这里,当然不是要和厂长安德烈耶夫谈笑风生,杨明志需要拿到一张图纸,即工厂的平面布局图,他知道这种图纸定于此可以找到。 杨明志如愿以偿了得到了布局图,了解到了当前工厂有那些车间。 他伏案一副一丝不苟的样子观察着钉在木板上的图纸,其余人等都围观于其身边。 渐渐的,杨明志轻松的面庞逐渐眉头紧锁。 “别列科夫同志,您……是不是有不高兴的……”乌莫夫试探性问。 “有一点,目前厂里有三个大厂房,两个标注制造车间,一个标注总装车间,也许这种规模还是有点小。另外有一排木屋,那是综合办公室,这倒是无可厚非。仓库嘛,只有一个。” “这是个问题,也许我当时就该命令施工部门多设立一些大厂房。” “还有一些问题。”杨明志摇摇头,指着图纸说,“还有公共食堂、公共澡堂、综合宿舍,而且还有一个篮球场。” “您……您觉得这不妥?”乌莫夫疑惑的问。 “可能有一些不妥吧。” “但是,根据我们的制度,这些设施都是必须的。尤其是那个篮球场,其实……其实因为厂区的面积没那么大,本来可以建设足球场的。” “你……”杨明志差点笑出声来。 所以该怎么说这个乌莫夫呢?一方面是工作场所缺乏一些大的厂房,另一方面生活区相比之下建设得明显过了头。 杨明志仔细想想,这才觉得苏联的“劳卫制”做的真是彻底。 其实杨明志非常了解苏联的这套国营工厂的整体布局,毕竟在那个位面,苏联的“156工程”的大规模援华时期,带来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设备和苏式现代化的建设理念,随之而来的还有杂七杂八的事物。 尤其是国营工厂的布局模式! 杨明志惊讶于生活设施的布局面积整体比工作区面积至少大一倍,最关键的,两个区域居然没有任何隔断。真可谓是工人们以厂为家! 杨明志不禁嘟囔一句:“也许,我们可以搭建一座围墙,把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 “如果您愿意,它不是什么问题。”乌莫夫耸耸肩,建议道,“其实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都是工厂能迅速投产不是么?也许您应该第一时间看看工厂的设备。亲爱的同志,那些设备可是我亲自监督下属人员,从远方运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