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出人意表-《非战时特别行动小组》
第(1/3)页
事实上,辜家在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布局,早在辜劲松的爷爷,辜振华,身为族长的那一代便已经展开,当时正是欧美列强开始对大清帝国霸凌侵扰的年代。
辜振华一方面有感于清廷的积弱不振与太平天国之祸带给百姓的巨大灾难,他以为非大破大立不足以挽救这个国家,问题是朝堂之上,上至王室宗亲,下至文武百官,除了沉浸于享受权力与搜刮民脂民膏外,没有人愿意去为三、五十年后的子孙稍作设想。
另一方面,自从鸦片战争之后,辜振华接触过许多来自西方的商人与传教人士,对他们的博学善知与勇于冒险犯难的精神所感动,他以为未来的世界就该是像这些人一样,将自己的国力、信仰、生意等带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如此一来就不会整天只想着跟自己周遭的人争权夺利,除了自相残杀与消耗内卷,他看不出这个大清帝国还能有什么未来。
因此,辜振华当下做出了一个对辜氏家族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从他这一代开始,要求辜氏家族的每房子孙至少都得安排一个男丁前往外国留学,甚至是在海外落地生根,即便生不出男丁,也必须收养一个孩子让他将辜家的势力逐步开展到全世界去。
这个举动,对长年尊儒尚礼的辜家人来说,是个既纠结又矛盾的挣扎,因为安土重迁与落叶归根是他们几千年来所遵循的传统思维,眼下不但得流落他乡,甚至还可能得埋骨异地,这根本跳脱出他们从小所受的礼义教诲。
另一方面又想回来,经过那段时间大清帝国所遭受的诸般欺凌,他们明确认知这个国家与欧美世界之间的距离,如果再不励精图治,双方的差异只会被越拉越大,未来可能受到的压榨更是难以想象,或许从此刻开始发愤图强、急起直追,至少后世的子孙还不至于沦为他奴。
但是这个励精图治不该是由一个小小的辜家来发动,尽管辜家这个书香门第向来多有子弟在朝为官,但是一直以来,辜家人既不当朝,也不揽权,虽然受人尊崇,却没有一言九鼎的实力。
尤其身为南方汉人的背景,除非像是左宗棠、曾国藩之流的彪炳战功,否则无论如何都难以跻身权力核心,自然在朝堂上就没有左右时政的能耐。
既然改变不了国家,辜振华以为至少得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尤其那段时间他与许多有识之士多有接触,因为那是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西方世界已经发生过无以计数的人民自觉做主与各种革命,大部份人一致认为一场惊天动地的改变即将在自己这片土地上发生!
尤其再这么下去,大清帝国若不是任由西方列强给蚕食鲸吞,就是得让积怨已久的百姓给造反变天,不管是哪一个结果,都该有人在那个时候站出来面对变局,不能任由太平天国或是鸦片战争那种无序的兵荒马乱,再次肆虐这片土地上的无辜百姓。
从那个时候开始,辜振华便意识到辜家人身上的责任,尽管从未有人要求辜氏家族应该为这个民族去承担什么,但是辜振华自认辜家应该就是扛下这个担子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说在辜振华做出在海外开枝散叶的决定之初,辜家各房子弟的抱怨与反对一时间如排山倒海而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己见,透过不厌其烦的与各房之间反复沟通,并且以身作则的让自己的三个儿子率先负笈海外,这才逐渐说服大家接受这样的作法。
辜振华坚信,只有科学才能为这个国家带来力量,也只有科学,才能让辜家人有能力去改变这个国家,于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辜家就此揭开序幕。
经过了几代人的胼手胝足,辜家后代果然就如同辜振华当年所想,虽然有些人仍是对外国环境水土不服,最后仍不免狼狈落魄的重回天河市辜家庄园,却也有许多人在异乡站稳了脚跟,在全世界各地陆续建起一座又一座的辜家庄园。
只是一来是为了避人耳目,再者也是为了配合各地的风土民情,这些庄园或许在明面上并不全然叫做“辜家”庄园,他们可能是古家、顾家、谷家…,甚至叫做库家、郭家、桂家都不足为奇,尽管名字上看起来不像是一家人,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根是位于遥远的天河市辜家,他们骨子里流淌的永远都是辜家人的血液。
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之后,海外的辜家人各自都从当年的小树苗长成后来的骨干栋梁,他们透过彼此间的相互扶持与互通有无,编织成一片绵密的网络,共同朝着辜振华当年擘画的愿景逐步迈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对日全面抗战,因为战事来得突然,再加上转瞬间于各个地方全面蔓延开来,即便辜家子弟愿意回国共赴国难,对当时的战局来说只怕也是杯水车薪,当下他们便竭尽所能的替祖国的圣战奔走相告,在全球各地为这场战争进行募款。
除了在海外的辜家子弟努力的为祖国筹措战争所需的款项,仍然留在国内的辜劲松、辜同勋父子则是因为身负重任,必须委身日本人的羽翼之下,其他的辜家人只能放下多年积攒下来的基业,随着当时的国民政府撤退到西南大后方去。
换句话说,辜家人原来在自己故土所打下的基业,最后还是因为这场战争而消亡殆尽。
紧接着就是欧洲战场的爆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大陆不但是全世界的政治中心,更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镇,自然也是辜家人前往海外拓展的首要目标,整个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辜家人扎根发展的痕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