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平地起波澜-《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第(3/3)页

    “魏王殿下也已成年,却深受陛下喜爱,奉特旨不与之官,如今又掌控着文学馆,总览‘括地志’编纂一事,可谓占尽地利。”

    “而晋王殿下呢?天生的‘天漏之才’,文不成武不就的,加上这次已经昏迷两次了吧?以微臣之见,这就是体弱的表现,能否活到成年都在两可之间……”

    “不过,晋王殿下毕竟也是嫡子的身份,如今年岁尚幼养在深宫,殿下如果想借他来刺激一下东宫那位,也不失为一招好棋。”

    李泰门下何止百人,有当朝“孟尝”之称,看起来是光风霁月之辈,暗地里却早就在谋划着夺嫡一事。

    杜楚客此人,也算是一位不错的智者,可是比起他死去的胞兄杜如晦来,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此人虽然有才,却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且未有自知之明,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在其兄之下,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机遇而已。

    眼前的魏王李泰,就是杜楚客的选择,或者说是他政治投资的目标。

    有朝一日,像房玄龄、杜如晦在大唐的位置,甚至如长孙无忌那样的地位,才应该是他杜楚客努力的方向。

    “哦,不知杜先生有何可以教我?”

    听到杜楚客有了定计,骨子里一向高傲的李泰,也恭敬地向着杜楚客行了一礼,就连口中的“本王”也改为“我”来自称。

    “殿下,咱们可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想必东宫听到后会有所动作的,就算是他没有动作,我们也可以这么……这么……这么……”

    “如此一来,必然会引起帝后的反感,纵然不能一下子将那位给拉下来,也能让他担上一个‘害弟’的名声。”

    即便大殿内没有第三人在,杜楚客还是习惯性向左右看了看,才来到李泰的近前,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把自己心中的计策讲述了一遍。

    “嗯,高,实在是高啊,如此一来,无论东宫怎样接招,都会在杜先生的设计之中,只是人手方面……”

    李泰府上文人墨客有的是,可是要暗中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却只能求助于他人了。

    “殿下尽管放心,相信韦黄门应该能够将此事办理妥当,殿下只管安坐在此,静待佳音就好。”

    韦黄门,说的就是韦挺,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跟同为京兆的杜家也多有往来。

    韦挺此人也颇有谋略,可惜时运不济,少时与李建成相友善,武德七年受谋反事牵连,被流放。

    李世民登基后,迁为御史大夫,备承顾问,参议政事,并助修“氏族志”。

    又得到王珪的几次举荐,现在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

    在关中之地,韦家也算是家大业大、手眼通天之辈。

    韦挺背靠京兆韦家,这几年榜上了李泰之后,迅速展现出了自身的能量,已经成为李泰身边得力的左膀右臂之一。

    ……

    “啪——”

    立政殿,御书房。

    李世民再一次摔碎了书案上的茶碗,手中拿着一封密报,来回地在那里踱步。

    “阿难,此事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将手中的密报,甩给了一旁的大内总管张阿难,上边只写了十二个字。

    “丽政异象,晋王上白,贵不可言!”

    “这个,陛下,老奴也听说了一些,说是前几天夜里,晋王居住的‘丽政殿’,突然白光环绕,有丝竹之声传来,或是有仙人赐福……”

    好嘛,张阿难这里的版本更夸张,连仙人赐福都出来了,已经是一字亲王了,再赐福还想怎样?

    “朕知道,朕现在问的是,这到底是何人在背后搞鬼?”

    短短的十二个字,李世民能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吗?

    王上加白?

    那不是“皇”字吗?

    李世民的第一反应是,到底是谁在想害雉奴?

    “陛下,据老奴所知,最早传出此事的,是当夜值守的几名侍卫,然后坊间不知道怎么就知道了,现在要查源头出来恐怕……”

    有些话张阿难没有说,这件事情看起来复杂,其实也挺简单,左右就是那几位小祖宗在搞怪。

    都是从皇宫大内长大的,就算是出了皇宫,谁还没留有几个亲近的人呢?

    “把这封密报送到东宫去,你亲自交给承乾,就传一句话‘让他当好这个大哥,朕在看着呢’——”

    张阿难能想到的,李世民当然也能想到。

    儿子们逐渐长大了,他也慢慢能体会到太上皇李渊、自己的老父亲,当年那种矛盾的心情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