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上来,苏澈就宣布了自己对于制度的改革。 首先就是宗室的供养问题。 皇族之泽,七世而斩。 当然。 这并不针对所有人。 老朱的那些儿子,被封分在各地的王爷们,只要不犯下错误,不被朝廷削去爵位,都能将自己的身份不断传承下去。 这是主家嫡子的传承。 七世而斩的是分家庶子的惠泽。 此外苏澈还提出了一个奖惩制度,即便是身份尊贵的王爷,所行之事,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而不是无法无天,横行无忌,这样肯定不行。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嘛! 当然,同罪不同罚…… 这就是另外一个事情了! 如真让特权阶级非要和平民完全一致,要求人人平等,那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苏澈对此非常清楚。 除了宗室的供养被削减了之外。 苏澈还准备让那些皇子发展各个领域。 可以凭借他们的兴趣,开设兵学院,医学院,数学院,农学院,教书育人,教导这方面的人才! 这政令宣布一出。 大殿上下,所有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气氛变得格外诡异,谁也没有主动开口,都沉默了下来。 而那些勋贵武臣,则一个个面露惊喜。 魏国公徐达此刻假装惊讶的问道:“俺们这些粗人莽夫,也能成为兵学院的老师?” 苏澈笑了笑说:“当然可以!” 苏澈一开始的想法是让燕王朱棣自己瞎弄着,此时的朱棣二十来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饱读兵书,又打了不少仗,有这个精力来办军事学院! 如果朱棣弄得好了,再让那些勋贵武将去帮他。 不过苏澈想了想,如果单单让朱棣一人的话,实在是势单力薄,不如一开始就将那些勋贵武将拉出来给他站台。 此外,其他几个皇子的也都是如此,都先给予一定的支持才行。 如果一点支持不给的话,想要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那真是有点难。 而苏澈又想早点看到成效。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将这一切提上日程! 兵学院这东西其实非常好弄…… 因为武夫士兵之间,也是有教导学问的地方。 明朝军队存在一种由督抚监办、各级军官组成会员的社团组织。 其名为“武会”! 这个组织一般由各边督抚负责发起,守巡兵备道转递各卫所成立。 关于师资力量,武会会邀请或退休养老或辞职归家的武将和武举中科考优秀、理论娴熟、武艺熟练者担任师范,从中再推举某某为会长、某某为副会长。 武会成员为中下级一线军官,如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以及袭职军舍和武举武生等军队后备人员。 每卫所的武会成员数量一般在二十人到五十人之间,每月聚会六次。 每个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为学习理论知识,教材为《武经七书》和《百将传》。 一般由师范准备课薄一册作为教案,详载每天从第几章讲到第几章,各成员学习后各自要依次讲读自己对于当天所学兵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盲目背诵。 即:“不贵能口颂其言,惟在能心会其意。” 每个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天为武艺训练,主要就是骑射这一传统项目,校射优秀者赏给银两、银牌等物。 此外每到月终都要赴都察院考核,至季终查验各武会人员进步程度,如果成绩卓然,武会成员特行奖励、会长副会长凭题升用、军舍武生各加优待。 当然,各地武会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吴仁度巡抚山西时就将当地武会命名为“鹰扬会”。 此外,到明末还出现了一种类似‘军官练习生’的制度,这就是题外话了。 即便是武人,也会重视知识的传承,因为只有如此,才会越来越强盛。 但这种存在于军队里的组织,和官方开办兵学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