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保证礼制能够平稳的实行,就要保证推行过程中有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法。 也正是荀子的这种思想,所以他的弟子,韩非子、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为了欢迎荀子,让他继续为大秦发光发热,苏澈特地建立了一个太学院,以荀子为天下师。 原本想着能走上仕途的荀子,还挺开心的,终于能当官了,可听到苏澈安排他为太学院的院长时,顿时一副“我是大怨种”的表情。 实在是荀子的位置不好安排,他的年纪有些大了,没办法和其他官员一样,高强度上班,此外,他的弟子韩非,李斯,张苍,都位列三公九卿,给他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好呢? 苏澈思来想去,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太学院的院长身份。 本来荀子是有些不情不愿的,可在听到这个职位的详细待遇后,立刻欣然允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职位是和太子太师太傅是同一个级别的,属于从一品,享有从一品官员的一切同等待遇! 要知道的是。 稷下学宫的祭酒只享受待遇,并没有政治权利。 所以荀子和孔子一样,成就最大的还是著书授徒。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荀子也想当个官玩玩。 现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荀子还挺开心的——他当官,并不为名,也不为利,更不为权,只是单纯的想当个官。 当苏澈完成登基仪式后,最让勋贵、百官期待的便是受封大典了。 打完了整个天下,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的最终目标,作为功臣,当然要跟着享用这份胜利果实了。 群臣之中,唯一的一个不期待受封大典的,便是白起了。 他本是站在群臣之巅,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人物,再多的赏赐和加封都没有意义了,哎,要那么多军功干啥呢? 封赏什么的,真不稀罕! 这不是凡尔赛,而是真心话。 白起为苏澈征战四方,本就不是为了封赏,而是证明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白费。 而现在,白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亲眼看到天下一统,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准备辞去丞相之位,告老还乡。 苏澈自然舍不得放白起老师离开,在苏澈的挽留之下,白起决定在咸阳安养天年,陪在自己这不成器徒弟的身边,看一看这崭新的天下。 白起并非没有后代,他有个儿子,叫白仲,只是有些可惜的是,明明是杀神之子,性格却是唯唯诺诺,根本没什么文治武功。 都说虎父无犬子,这却是个实打实的犬子了,所以白起很不待见这个没出息的儿子,而白仲面对威严的父亲,那就更不敢大声说话了,以至于二人之间的关系很差。 倒是白起几年前收养了一个因为战乱而流浪的小女孩,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当白起卸任宰相后,苏澈命韩非为丞相,王翦为太尉,李斯为御史大夫。 此后的封赏大殿上,苏澈还拿出了一套新的爵位系统,以安抚躁动不安的功勋集团,给了他们继续向上爬的阶梯。 原本二十等彻候,最高级的便是列候,而现在,苏澈加入了公爵。 周朝施行分封制,天子称王,各封国的君主有爵位高低之分,但后期均有僭越,秦在强大之前,不过是一个公。 自从秦国强大起来后,才开始称王,同时因为商鞅变法,秦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 这二十等军功制,最高是列候,列候中的最高是县侯,而现在,苏澈加入了公爵,从某种程度上也解决功劳太大,封无可封的情况。 既然取消了分封制,行以郡县制,那就不能裂土封王,不能有异姓王的出现,否则又会回到分封制的老路。 在此后的受封大典上,苏澈封白起为武国公,封王翦为信国公,封王龁为忠国公,封蒙骜为赵国公,封蒙恬为齐国公,封韩非为文国公。 除了三个参与灭国之战的国公之外,剩下的两个,都是功勋卓著的老臣,封赏他们也无可厚非。 至于最后一位韩非的文国公,则是苏澈破例封赏,作为负责为秦国进行第二次变法的臣子,给他一个国公,后续的事情都会好办很多。 总不能光让人办事,不给甜头吃。 韩非也知道,自己虽然位列三公之首的丞相,但功劳还不至于加封国公,这实在是陛下的恩赐,一时间感激涕零,对于变法之事,越发用心。 此外。 苏澈又一口气敕封了一百多位侯爵,基本上每个有功之臣,都照顾到了。 不过,这样的受封大典,总会出现相互比较的情况,肯定会有人不满,毕竟这种事情是没办法一碗水端平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 但苏澈也不在乎这些人的不满,他们就算再不满,也不敢直接说出来。 勋贵功臣们最渴望的受封大典,在苏澈看来,还不是重中之重。 他更重视之后的变法。 很快,文国公,当朝宰相韩非,开始了秦国第二次的变法。 这一天的朝会上,韩非直接走出,他认真说着: “如今天下初定,海内承平,这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所以前人之法,已经不够用了,臣请求进行二次变法,变革秦律,使得秦法更适合整个天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这话一出,朝堂内外,无不震惊,不少人猜到了,为什么功勋不够的韩非,会被封为文国公了,原来原因出在了这里! 变法! 第二次变法! 只是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变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这韩非,会落得当初商鞅一样的结局吗? “有何之法可变?”上面的苏澈,淡淡问着。 “秦法严苛,是战争时期不得不变之法,商鞅之法,使国力强盛,可如今天下已定,再无战乱,持续这么多年的战争,让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所以当务之急,是与民休养生息,废除商鞅之法中的苛政,使国富民强!!” 韩非一字一句的说着,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制定新秦法一百二十八册,各地用政,同样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臣又制定各地政策二百零一条,还请陛下过目!” 这样说着,有人将一担担的竹简挑了上来,苏澈大手一挥,说:“诸位臣子都可以一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开始看了起来,随后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原本安静的朝堂上,瞬间变得就像是菜市场一样热闹。 看到这样的情况,苏澈直接溜了,让他们慢慢讨论便好,自己最后再做拍板决定。 为君者,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适当放权给下面,才是最好的。 不过,这么做也有一个问题,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一双慧眼,能辨识忠奸,看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能力。 而辨识忠奸,看人有没有能力,还是基础的能力,更高阶的,则是能判断一个人适合做什么,将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将他的作用放到最大,这才是更难的。 大部分的君王,显然都没有这样的本事。 有识人之能的君王,无一例外,都是极厉害的君王。 刘邦算是一个,他的用人之道,可谓出神入化,当初的韩信,不过是一个毛头小伙,并无赫赫之功,可他却听从萧何的建议,拜其为大将军,将国家之安危,三军之存亡,仰赖于其一人。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此外他还听从萧何的建议,“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沐浴,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不仅拜其为大将军,各方面的礼节,还做到位了,择良日,斋戒,沐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刘的登基仪式都没搞得这么用心。 而苏澈的识人之能,全凭借一手信息差,知道历史的剧情,和那些真正的牛人,还是有着不少差距的。 从大殿中溜了之后,苏澈一路找到了师傅的国公府内,此刻白起正在一棵老树下面喝茶,坐在他旁边的,赫然是当初的降将李牧。 而不远处,则有着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女,正在不断舞剑。 “你怎么来了?”白起看到苏澈,顿时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我怎么就不能来了?”苏澈笑了笑。 一旁的李牧看到苏澈,也是一愣。 左右护卫,刚想行礼,便被苏澈摆了摆手,免了礼。 “天下初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伱去做,你还有空来我这里闲逛?”白起很不客气的问道。 “能者多劳,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只需要最后拍板就行了。”苏澈摇了摇头说道:“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我自己亲力亲为的话,那我养那么多的朝廷重臣干什么?” “你都十八岁了,后宫之中还无一人,这对国无益,若你一死,天下必然再次大乱,你还不赶快生孩子,天天往我这边跑干什么?”白起又瞥了他一眼。 苏澈有些无奈的说:“怎么又催婚啊,到哪里都被催婚,为什么那些公侯也不介绍合适人选给我?” “这是国之大事,自然要催你。”白起淡淡说着:“至于没人给你介绍,估计是不敢吧,你之前杀的外戚有点多……” 这是实话,之前苏澈杀了那么多的外戚,那事情还历历在目呢,敢当外戚的,还真不多,就算有,也只是在观望。 而苏澈也知道自己的婚姻之事,并非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整个国家的事情,他不能任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问题不大,这个不着急。”苏澈笑了笑,他看了不远处正在挥剑的女子,摸了摸下巴。 “你在打她的主意?”白起皱起眉头。 “我就看看。”苏澈笑了笑。 一旁的李牧听着二人的谈话,脸色有些古怪,他根本没想到,一个统御天下的君王,在白起这里,竟然像是晚辈一样。 这和功高震主又不同,二人互相开着玩笑,仿佛真正的长辈和晚辈。 苏澈又看了一眼李牧,笑着问道:“如今天下已定,你看如何?” “我的看法,已经不重要了。”李牧摇了摇头。 “你是个人才,特别是在对付匈奴方面,不要再怀念已经灭亡的赵国了,去帮我打匈奴吧。”苏澈坐在椅子上,随口说道。 这话一出,李牧沉默不言。 “怎么?你还是不愿?”苏澈皱起眉头。 “倒不是不愿意,这些年,我也看开了,既然大王需要我,我当然愿意出山……”李牧缓缓说着。 “我现在是皇帝了。”苏澈纠正。 “我出山也可以,不过有个条件,我想请大王宽恕赵王一家,让他们做个普通的富家翁。”李牧说道。 自从赵国被灭后,赵王跑到了代地称王,被攻伐燕国的王翦顺手灭了,然后又继续开始了逃亡,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可以说相当悲剧了。 苏澈听了这话,哑然失笑,说道:“我早已经不在意他们的下落了,灭国的君王,谁管他们的死活啊,他们不继续逃了,我当然可以不继续追究。” “我同意你这个条件了。” 这话一出,李牧直接稽首感谢。 苏澈也将李牧扶了起来。 这个时候,不远处的女孩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一蹦一跳的走了过来,看到苏澈后先是一愣,随后连忙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见过陛下。”女孩认真说道。 第(2/3)页